一說到腌豬肉,你是不是立馬會想到腌豬炒雞蛋、腌豬肉炒山藥芥芥、腌豬肉燜面,腌豬肉里的肥肉軟滑Q彈,吃上一口保證讓你唇齒間油香四溢,瘦肉筋道有嚼勁兒吃一口讓人回味無窮。為了滿足廣大市民需求,臨河有的企業開始制作封缸肉,有市民想知道封缸肉是怎么制作的?生產環境是否干凈衛生?選用的豬肉安全嗎?3月24日,記者走進臨河一家封缸肉生產廠家,采訪監管部門,看看生產企業如何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煉制
走訪:
食品標簽內容較齊全
3月24日中午,在臨河富強路一肉店,前來買肉的市民絡繹不絕。在冰箱里,幾袋包裝精美的封缸肉塊、封缸豬油和封缸肉片非常顯眼。
封缸肉片因為是透明包裝,食材一目了然,肥瘦相間。在食品標簽上,食品名稱、配料、執行標準、生產許可證編號、貯存條件、凈含量和規格、生產商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營養成分表等都記錄得很詳細。封缸肉塊的包裝上還有綠色食品認證、名優特食品認證、網址、溫馨提示等相關內容。
肉店老板介紹,這些封缸肉產品里都沒有添加劑,配料表里只是豬肉和鹽。他告訴記者,封缸肉塊售價每斤60元,封缸肉片每斤62元,封缸豬油每斤20元,很多市民買上不是送禮就是寄給外地的親戚朋友。
市民:
一般只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
腌豬肉吃起來肥而不膩、又干又香,是巴彥淖爾人餐桌上離不開的美味。市民張先生認為,任何腌制食品在制作過程中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鈉,腌豬肉也不例外。“這幾年家里基本上不做腌豬肉了,每次想吃的時候就從外面買一袋,吃的次數很少了。市面上制作腌豬肉的大多都是小作坊,制作手法不一,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感覺品質、食品安全很難得到保障。”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每次挑選腌豬肉會先看外包裝,一般只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
市民李女士最擔心的是豬肉的來源。“腌豬肉太肥、太瘦都會影響口感,市面上出售的腌豬肉肥瘦相間,不知道在飼養過程中有沒有添加瘦肉精等違禁成分?豬肉來自哪里?是否經過安全檢疫?”李女士認為,自己買上農村豬肉制作成腌豬肉,不僅干凈衛生,而且吃起來也更放心。
廠家:
食材新鮮 制作精良
封缸肉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3月24日,記者挑選了生產規模較大的巴彥淖爾市綠生園封缸肉食品廠,到其位于臨河區恒遠食品園區的加工廠進行采訪。
推開門,一股濃濃的炒肉香味撲鼻而來,一樓的包裝車間內,整齊地碼放著包裝紙箱,地面整潔干凈,相關證照都張貼在醒目位置。看到記者進入,身著工作服的綠生園封缸肉食品廠廠長王相忠從二樓下來,按照該廠相關要求,記者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腳上套上雙層鞋套后跟隨王相忠上到二樓。
切肉
二樓有腌制間、煉制間、恒溫庫,隔著車間玻璃,記者看到煉制間南側擺放著10多口大甕,甕里盛滿了煉好的豬油,北側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煉制豬肉,用鏟子來回攪動。在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手工切割煉好的豬肉,還有的在打包,他們都穿戴著工作服、工作帽,車間里的各種用具擺放得很整齊。王相忠告訴記者,雖然他們廠區規模不大,但營業五六年來,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確保采購和使用最新鮮的食材。
“我們有自己的生豬養殖基地,給豬主要喂食豆粕、麩皮,堅決不用激素。生豬屠宰都是在正規的屠宰場,所有豬肉都經過檢驗檢疫。鮮豬肉在0~4℃的排酸庫里排酸24小時后,再按廠里的規定進行分割,并把肉里的膿包、淤血、淋巴都剔除干凈,然后才開始煉制,煉制時加入蔥、姜、蒜、花椒、大料和醬油,每鍋煉65斤肉,煉一鍋需要85分鐘,每天生產三四千斤,能煉出不到2000斤的熟肉。煉制時會把肉中的水全部煸出來,煉好的肥肉呈晶狀體,口感特別好。煉好的肉在冷藏間晾到15~20℃,油溫晾到25℃左右,然后開始入缸秘制。最后,在3~4℃的恒溫庫里封缸腌制3個月后才能上市。我們的封缸肉是根據河套地區的腌豬肉演變而來,但和農戶家中的腌豬肉還不一樣。我們的封缸肉放的鹽很少,150斤豬肉放300克鹽,每斤肉里含鹽2.3克,含鈉更少吃起來更健康,口感也更好。出缸時進行油肉分離,然后再包裝,并按照肥瘦3:7的比例進行包裝。”王相忠說,現在他們共有3大品種,封缸肉塊、封缸肉片和封缸油,規格有0.5公斤到5公斤不等,主要銷往全國一二線城市。他們每個月向西貝餐飲集團供應3萬斤封缸肉塊,5萬多斤封缸豬油。
封缸腌制
“建廠時我們就辦了QS證,生豬肉和熟肉都經過綠色食品認證,質量完全可以保證,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每天上班前后我們都會對所有用具進行消毒處理。進入生產車間前,工人必須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雨鞋。”王相忠告訴記者。
部門:
來源可查 去向可追
“我們要求肉食品加工廠保證原材料供應安全,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先鋒監督管理所所長彭易華介紹,原材料入庫后,他們會到現場索證索票,查看原材料來源,檢查加工場所是否做到防“四害”、環境是否干凈整潔、從業人員有沒有穿戴工作衣帽。不僅如此,根據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肉食品加工廠每日要對加工場所進行全面消毒,并保持30分鐘通風。
彭易華告訴記者,巴彥淖爾市綠生園封缸肉食品廠在農村有個養殖基地,由檢驗檢疫機構定點屠宰,屠宰后出具兩證一章。在檢查原材料時,他們會查看檢疫章、檢驗票和合格證是否齊全。此外,他們還會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加工廠進行不定期抽檢,以保證肉食品品質。
記者問:“為防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添加過量或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劑,市場監管部門如何監管?”
彭易華表示,涉及到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他們會要求企業增設添加劑專柜,做到“五專”(專人上手、專人保管、專人記錄、專用量具、專用采購),不涉及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外包裝配料表上不允許出現食品添加劑字樣。如果在抽檢過程中發現產品標識標簽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或添加劑投放量超出國家標準,他們會對企業做出相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