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河套依著黃河這灣福水,自古以來就是人們休養生息的富庶之地。草原文化、農耕文化、游牧文化、黃河文化、邊塞文化、移民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傳承、積淀,形成了巴彥淖爾人“開放、進取、厚重、大氣、包容、誠信”的特質,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河套飲食文化。
自西漢時期,河套地區就開始了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昭君出塞、走西口、王同春開發河套……隨著歷史的積淀和人文的變遷,東西南北各地的精品美食紛紛現于河套大地。
藝術有華樸之分,華近乎精琢,樸近乎自然。河套菜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注重時令,雖不似江南菜品那般精致華麗,卻質樸大氣,既彰顯了藝術的“樸”,又突出了食材的“真”。
河套菜肴精選河套地區綠色無污染農畜產品,注重營養的合理搭配、五味調和,味濃醇香,充分體現了綠色餐飲、人文餐飲、健康餐飲的飲食理念。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套硬四盤” (扒肉條、清蒸羊肉、黃燜雞塊、紅扒丸子)。河套地區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河套硬四盤”油盡綿香軟又爛,吃了一頓沒解饞。春節晚會剛看完,再上咱家的“硬四盤”。如今,“河套硬四盤”依舊是河套地區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擺宴請客必不可少的四色壓桌菜。
河套菜肴的時令特色亦十分鮮明。河套俗諺有云:“冬公雞,夏草雞,冰凌碴里的開河魚,五黃六月的綿圪羝”。春天的涼拌苦菜,夏天的河套釀皮,秋天的柴火雞,冬天的殺豬菜……既具地方特色,又兼時尚養生,南北喜歡、老少咸宜。而今,瓜果蔬菜、乳肉糧油等一年四季源源不斷,常吃常綠、常吃常新,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時令菜肴已成為人們的日??诟V恚芍^“天天是時令,餐餐有綠色”,留給人們的也總是濃濃的“記得住的鄉愁”和揮之不去的“舌尖上的河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