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處,流光溢彩;方寸之間,世界萬千。4月6日,“長城兩邊是故鄉——巴彥淖爾長城攝影展”開展。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兩邊是故鄉。此次攝影展不僅是現代藝術與長城的一次對話,更是巴彥淖爾日報社從媒體的視角對長城文化符號進行的全新解讀。 攝影展緊緊圍繞“長城”這個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文化形象,讓大家通過圖片的形式感受到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的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鑄牢。這樣的展覽,特別能夠凝聚民族團結力量,喚起更多的人來弘揚長城精神,傳承愛國情懷,以長城述中國,讓觀眾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中華民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圖力格爾觀展后說。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也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見證。“長城所承載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深化文化認同、凝聚民族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獨特作用。”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閆宇說。
展廳內,每一幅作品前都有觀眾駐足觀摩,他們或是在細細品味巴彥淖爾古長城厚重的歷史文脈,或是沉浸在攝影藝術光與影的魅力中,還不時拿起手機、相機記錄,將這一幅幅壯闊的圖景留存。
在攝影作品《秦漢長城巴音烏拉一段》前,臨河區美術協會主席楊文藝久久駐足。“攝影是時間和空間密切結合的藝術,是將自然景物情感化、唯美化,再加上攝影師的文化、思想、技術,綜合呈現的藝術表達形式。”楊文藝說,“這次攝影展將巴彥淖爾古長城推向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也為全市藝術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本。”
小佘太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存。今天看了攝影展,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巴彥淖爾的長城文化,知道了內蒙古是我國古長城遺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長的省區,而巴彥淖爾又是內蒙古古長城遺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長的市,被學界譽為‘長城博物館’。”市民林女士說。
未來,巴彥淖爾日報社將繼續扎實推進“兩個打造”,開展更多全媒體采訪行動,推出更多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