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城文化熠熠生輝
發布時間:2023-04-19 08:38:57
文:呂成玉(臨河)
編輯:雷麗娜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一場影像盛宴,展現長城古老蒼涼、雄渾壯闊的氣勢。
一場塞外古長城攝影展,讓觀者在滄桑的長城影像中,打撈起被遺忘的記憶,讀取到有關歷史的密碼,增進對長城的了解、對家鄉的眷戀、對祖國的熱愛。
——編者
許多人對我們巴彥淖爾的印象是:富饒的河套平原,遼闊的烏拉特草原。這里有雪白的面粉、鮮紅的番茄、金色的葵田;這里有悠揚的祝酒歌、鮮嫩的手把肉、熱情的農牧民……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融,構成了巴彥淖爾文化的主要特征。但說到巴彥淖爾古長城,了解者卻不多。4月6日,“長城兩邊是故鄉——巴彥淖爾長城攝影展”在巴彥淖爾市美術館開展。帶著好奇心,筆者走進展館,被一幅幅獨具藝術特色和飽含思想內容的攝影作品所吸引,視覺受到華彩的濡染,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徘徊于光影斑駁、莊重典雅的藝術展館,凝視著一幅幅廣大記者、文物專家、專業攝影師和業余攝影愛好者用激情和心血創作的鮮活文字、光影與色彩巧妙組合的攝影精品,心情很不平靜,既為我市境內綿延的長城和由此衍生出來的厚重文化而震撼,也為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人,對長城文化的孤陋寡聞而愧疚,更為巴彥淖爾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的翻山越嶺、櫛風沐雨,為發掘整理宣傳長城文化、喚醒更多的人愛護長城保護長城的敬業與奉獻精神所感動。攝影是以光線繪圖,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有人說:“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這一點在展出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彰顯。精湛的攝影藝術作品,無疑是本次展覽的亮點。展出的攝影作品,全角度、多方位展示了兩千多年來橫臥于巴彥淖爾市境內、綿延1007公里的戰國趙長城、秦漢長城、漢外長城的歷史滄桑。一幅幅攝影精品,既是攝影家們文化素養、思想境界、審美取向、立意布局、攝影技巧的大展示、大檢閱,也為廣大觀眾認識感受長城文化的內涵與魅力,提供了視覺盛宴。齊鴻雁拍攝的《龍躍千山》,畫面宏闊,氣象磅礴,峰巒囷囷,色彩氤氳。秦長城若隱若現盤旋于群山峻嶺間,將人的思緒牽向遠古的歲月。作者取景的脫俗、布局的匠心、構思的獨特、駕輕就熟的專業技藝令人折服。高曉龍拍攝的《趙長城》,以深藍色的天空為背景,蒼茫褐色的山陵中,高低起伏的趙長城靜靜匍匐其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引發人們無限遐想。張桂林拍攝的《俯瞰長城》,以居高臨下的獨特視覺,展現出隱匿于群山中蜿蜒跌宕的長城,宛如一條巨龍在緩緩舞動。使人聯想到巨龍騰飛的磅礴氣勢,給人以精神的提振和力量的集聚。王淑華拍攝的《長城腳下珍珠撒》,取材于雪后長城的景觀。聳立的長城下,羊群在雪地覓食。動靜諧適、高低錯落的畫面,營造出雪后長城的幽幽意境。以暖色調為主的作品,給人以剛柔并濟的視覺效果,段憶河的《血脈》就是代表。橙黃色的山巒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遠處山巒參差,陽光將群山長城繪染得金碧輝煌,讓人在溫暖溫馨的氛圍中感悟古老長城的磅礴氣勢。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讓本次攝影展看點頻出。優美的文字和裝幀精美的圖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攝影展上,“時光印記”版塊展出的巨幅報紙版面的標題吸引了觀眾,句櫛字比、樸實嚴謹的文字背后,是采編人員爬羅剔抉、辛勤搦筆的盈盈收獲。這些韓陵片石的紀實文章,猶如一雙雙羽翼,載著光與影、色與彩翩翩飛翔,使整個攝影作品展活力四射、主題豐腴。在攝影作品的選材上,除了多視覺多層次表現長城的淵源有自、連綿起伏、巍峨巉峻外,還多題材表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如:雪地中一群肥碩高大的紅駝昂首前行,一牧民騎在紅駝上的照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紅紅的駝群,皚皚的雪地,淡藍悠遠的群峰,氣宇軒昂的牧民,整個畫面巧妙留白、動靜和諧、情景交融,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齊鴻雁拍攝的《長城腳下大道通》,以碧綠遼闊的草原為背景,一條柏油路橫貫其間,濃濃的現代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觀之,不禁讓人“遙襟甫暢,逸興遄飛”。《高闕塞下牧家樂》,作者以俯拍的技巧,展現出一幅綠樹環繞座座蒙古包的美麗意象,反映出改革開放后牧區發生的巨大變化。百幅精美的攝影作品,將不同時期、不同季節、不同特色的巴彥淖爾古長城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此次攝影展,為傳播長城之美、守護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喚起人們保護長城的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閱讀
https://wan-htrm.bynesrmtzx.cn/
314,1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