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我國的主題為“勇擔使命 不畏艱辛 久久為功 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作為全國防沙治沙的主陣地、主戰場,長期以來,內蒙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緊緊圍繞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持之以恒推進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趨勢,極大地改善了沙區生態環境,走出了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內蒙古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境內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四大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環境基礎十分脆弱。
在多年防沙治沙實踐中,內蒙古堅持工程帶動,先后組織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持續推進沙化土地治理,走出了一條大工程帶動大治理之路。堅持保護優先,對于暫時不具備治理條件的沙化土地,依法實施封禁保護;對沙化退化草原實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依規常態化打擊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等破壞沙區生態環境的行為,保護好沙區生態環境。
同時,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內蒙古始終堅持科技引領,培育選育適宜不同類型沙區生長的抗旱、抗寒、抗鹽堿、抗病蟲害植物良種,大力推廣坐水栽植、容器苗等系列抗旱適用技術,總結形成了以路治沙、工程固沙、產業治沙等模式和技術,不斷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堅持治沙惠民,依托自治區資源稟賦,全區已基本形成以特色經濟林、林木種苗、藥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態旅游、光伏治沙等產業為主,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為利益聯結機制的多層次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與生活雙贏。
久久為功換來生生不息,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連續四個監測期持續“雙減少”,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程度實現連續四個監測期持續“雙減輕”。沙化土地植被蓋度穩步提高,沙區生態狀況“整體好轉、改善加速”,荒漠生態系統“功能增強、穩中向好”。
盡管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荒漠化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和不確定性?!鱿罗D第2版
■上接第1版 “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023年6月5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巴彥淖爾考察并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的講話,為內蒙古防沙治沙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標。內蒙古全力以赴積極行動,在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道路上鍥而不舍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