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烏拉特海關深入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核制度),促進嚴格、規范、公正執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臺記錄儀 讓外勤執法“留底片”
“你好,我們是烏拉特海關的外勤執法人員,為了保護你們的合法權益,同時監督我們的執法行為,本次查驗,我們將全程進行錄音錄像,請主動配合。”近日,在甘其毛都口岸華方國際物流園區,烏拉特海關的兩名關員正在對進口的6個批次、約3600噸銅精礦進行現場查驗和取樣送檢作業。
現場,關員出示執法證,嚴格按照查驗指令核實貨物的品名、批次號等項目,并檢查有無夾藏走私物品和夾帶固體廢棄物、外來有害雜物等情況。期間,執法記錄儀全程開啟,同時應用單兵作業終端將查驗要素的圖文上傳至新一代查驗管理系統。
甘其毛都口岸主要進口蒙古國煤炭和銅精礦,過貨量大,貿易值高,在海關監管查驗過程中,外勤執法活動頻繁,為了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質量,烏拉特海關應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推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做到“進系統、留痕跡、可追溯”,嚴密防范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執法不廉等行為。
嘉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甘其毛都口岸承接貨物跨境運輸、代理報關報檢和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運營等業務,公司的通關經理唐燁說:“由于服務的企業多,承接的業務條線長,有時候,企業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對我們產生懷疑。海關推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公開透明,企業可以上網查看,這樣不僅保障了企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也維護了我們的權益和效益。”
一個公示欄 讓企業辦事“不迷路”
填寫備案信息,提交申請材料……日前,內蒙古鼎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單嘉豪登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請出口原料種植場備案。網線的另一端,烏拉特海關業務窗口人員審查信息填寫準確、有效,材料提交真實、完整,予以一鍵通過,3分鐘網辦成功。
“我們打算向蒙古國出口黃瓜、蘿卜等綠葉蔬菜,但是第一次辦理出口原料種植場備案業務,不知道該準備些什么材料,該走哪些流程。原本以為要來回跑路,折騰好長一段時間,沒想到海關在報關大廳里設置了政務公示欄,上面的執法依據、辦結時限、所需材料和業務流程,以及咨詢和監督電話都列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單嘉豪說。
今年,甘其毛都口岸發揮“一站式”通關的優勢,開通對蒙出口果蔬“快車道”,鼓勵企業延長產業鏈,搶先辦理出口原料種植場備案。
為了讓農戶的“菜籃子”充實“錢袋子”,也讓企業辦事“不迷路”,烏拉特海關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通過政務新媒體,執法現場和報關大廳公示欄、電子大屏、服務窗口等平臺公示行政許可、備案目錄清單和“菜單式”政策解讀,編制業務指南和流程圖。同時,烏拉特海關動態更新執法人員庫,公示監督舉報途徑,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亮身份、亮依據、亮結果,樹立陽光海關形象。
一次案審會 讓行政處罰“有溫度”
前不久,烏拉特海關案件審理委員會研究審議了甘其毛都口岸一煤炭進口企業短盤運費申報不實案件的處理意見。
此前,經緝私部門立案調查,該案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口岸運力不足,短盤運費劇烈波動,導致企業無法及時調整備案價格,低報部分批次,但執行同一合同進口煤炭的短盤運費整體高報,并沒有漏繳稅款。對此,緝私部門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處理意見。案件審理委員會認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同意緝私部門的處理意見。涉事企業負責人表示:“海關行政執法寬嚴相濟‘有溫度’。”
案件審理委員會是烏拉特海關為了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正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等法律法規而組建的法治審核隊伍,負責對提請審議的重大、復雜、疑難行政案件和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和審議,并依法作出決定和提出處理意見。
上述案例只是烏拉特海關加強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核制度的縮影。另外,烏拉特海關還通過外聘法律顧問,組織法律專業人員建立法治審核“智庫”的方式,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等事項應審盡審,嚴格把關。尤其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關系行政相對人或第三方重大權益的事項的,審核人員就行政執法的程序、案件的事實、適用的法律等重點內容進行層層梳理,全面審核,讓公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