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從即日起至今年年底,開展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總體形勢不斷向好,但依然存在制度執行不到位、廚房環境不衛生等問題隱患,觸痛著民眾敏感的神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如何讓集中用餐單位食品更安全、更令人放心?這張答卷,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管共治,不僅必須要答,而且一定要答好。
餐飲企業必須牢牢守住食品安全這條底線,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任何可以推卸責任的理由和借口。要知道,食品安全不能僅僅停留在明廚亮灶等“看得見”的方面,更應落實在每一個操作流程上。真正實現后廚無貓膩,無隱蔽的角落,就餐才能更放心。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監管部門須夯實責任,“嚴”字當頭,強化檢查和監管力度,提升監管實效。從嚴把許可準入關,到嚴格環境衛生和過程監管;從嚴管承包經營行為,到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從嚴格招投標管理,到分類推行“明廚亮灶”……嚴格監管執法,嚴厲處罰到人,嚴肅追責問責,形成高壓態勢,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一律從速從嚴從重處罰。與此同時,各部門各單位要積極建立信息共享、監督共管、責任共擔機制,注重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提升監管效能,提升監管的透明度和公眾的知曉度。
食品安全之弦,須臾不可放松。只有嚴防死堵,及時消除隱患,不給問題食品一絲可趁之機,推動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長效化,方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勢頭,提升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