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美食中,有一道非常有名的菜肴,那就是東坡肘子。在東坡肘子的基礎上,很多地方結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特點,創制了新的佳肴,比如紅燒肘子、虎皮肘子、招財肘子、爬墻肘子、富貴肘子、帶把肘子等。而河套金錢肘子就是河套地區的人們祈福鴻運富貴的一道美食。
相傳,民國時期,河套地區一戶金姓人家,從甘肅民勤逃荒而來,一家老小缺衣少食,生活窘迫。河套地區一過冬至,人們就開始殺豬腌肉,以備過年期間和來年不時之需。民勤過去曾是流放朝廷重臣的地方,很多當地人都是朝廷官員的子嗣。他們在吃喝方面非常講究,不管是面食還是肉食,做得都非常好吃且精致,比如現在的民勤一根面、發面花瓣饃饃、鹽水拉面、紅燒肉等。民勤人十分勤勞,金老漢生活窮困,眼看快到年關了,家里沒有一點肉,愁得不知該怎么過這個年。情急之下,他主動上門給村子里殺豬的人家幫忙,以便吃上一口新鮮的殺豬菜,解解饞。有時,大方的鄰居會在金老漢回家時給他帶上一碗殺豬菜。這時,金老漢總是婉言謝絕。鄰居見金老漢如此憨厚實在,便會給他剜下豬尾,以表謝意。金老漢再三推卻,但熱心的鄰居都知道金老漢家買不起肉,都會硬塞給他。漸漸地,大家處出了感情,左鄰右舍誰家殺豬都會喊金老漢來幫忙,事后還不忘給他帶上豬尾。就這樣,到了年跟前,金老漢不覺已經得到十來個豬尾巴,足夠好好過個年了。
實誠的金老漢決定答謝一下鄉鄰們。他留了些豬尾巴以備過年時吃,其余的燎凈毛,洗干凈,按照民勤老家傳統的做法,剁成幾段,輔以蔥蒜姜片,在鍋內煮了將近半個小時,撈出,再佐以蔥姜蒜醬油等,翻炒、慢燉,直至收汁黏稠。那時,人們普遍生活不寬裕,養的豬小,豬尾巴自然也小。只見不多一會兒,這道紅燒豬尾就出鍋了。請人不得不大方,金老漢眼看來的客人多,紅燒出來的豬尾少,不夠吃就顯得小氣了。于是,他將家里攢下的幾個雞蛋煮熟,一切兩半,擺放在盤邊,再澆上肉湯汁。這道美味大餐終于上桌了,不僅色澤紅亮,而且香氣撲鼻,讓人食欲大增。鄰居們品嘗后,紛紛對這道菜贊不絕口,問金老漢菜名,金老漢也說不上來。大伙就提議:這道菜為金老漢獨創,盤邊的雞蛋造型又像一枚枚銅錢,就叫金錢豬尾吧!
沒過幾天,村里有個書生從外地回來了。吃飯間,其父和他聊起了金錢豬尾這道菜。書生的父親想讓書生也嘗嘗這道美食,只是家里的豬尾前些天已經送給金老漢了。書生聽了滿心歡喜:“我只聽說過東坡肘子和紅燒肘子,卻從來不曾聽說過金錢豬尾。咱們家不是還有豬肘子嘛,金叔叔有這等好廚藝,咱們何不請他來家里做,順便再叫上幾個親戚朋友一起品嘗,豈不更好?”父親聽了連連叫好。第二天,他們就把金老漢請過來,拿出備好的肘子、雞蛋和蔥、姜、蒜、大料、醬油等調味品,只等金老漢一顯身手。盛情難卻,金老漢便按那天金錢豬尾的做法開始烹制食物。只是肘子較大,金老漢制作的時候十分用心,生怕給人家做壞了。他非常注意把握火候,煮了約摸兩三個小時,直至肉爛入味為止。之后,他把煮好的肘子放入翻炒好的調味品中,加入煮肘子湯,慢燉至湯汁濃稠、肉軟爛綿香。肘子出鍋時,金老漢連忙把切好的雞蛋圍在盤邊,再澆上肉湯汁。經過一番精心裝盤,這道菜肴被端上了餐桌,大伙食后嘖嘖稱贊。書生嘗后也覺得頗有一番東坡肘子的味道,不覺隨口和詩兩句:金錢肘子更奇絕,鮮美不減東坡味。自此以后,這道寓意富貴吉祥的金錢肘子便在當地逐漸傳開,金老漢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廚子。誰家請人吃飯,都會請金老漢來幫忙做兩個拿手菜。
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金錢肘子逐漸成了河套人宴請親朋的一道經典名菜。它的美味讓人們回味無窮,同時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