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龍年,赤峰市推出“龍鄉賞‘龍’”大型線上龍文化海報主題活動,從全市館藏帶有龍形和龍紋飾的文物中精選31件組進行線上展示,實現線上觀“龍”,屏上看“龍”,掌上賞“龍”,讓龍鄉的“龍”行遍天下,走進萬家。
2月13日,家住赤峰市松山區親水灣小區的茫來喝完早茶,便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搜索“赤峰博物院”微信公眾號。“我看的正是時候,剛剛發布。”茫來指著手機屏上顯示的“新石器時代璧玉龍”海報說,從初一開始,每天能看一張龍的海報,這些海報構圖精巧、設計新穎,滿足了我們龍年尋“龍”的愿望。
“這幾天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猜測今天能欣賞什么‘龍’,線上賞‘龍’成了我們家別樣的過節方式。”一旁的妻子烏云附和道。
赤峰市共有館藏帶有龍形和龍紋飾的文物510件組,其中珍貴文物129件組。今年春節,赤峰市將這些文物拍成圖片、制作海報,供全市人民欣賞。從初一開始,直至二月二龍抬頭結束,每天一張海報,每張各有千秋。這期間,赤峰市民每天只要打開手機,“龍”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在一幅幅“龍”的海報里探尋龍文化足跡、感知龍文化氣象、欣賞龍文化光芒。
宅在家里線上賞“龍”,走出家門近距離觀“龍”。為迎合博物館里過大年的新年俗,今年春節,赤峰市調整各文化服務場館的開放時間,絕大多數博物館除了初一、初二閉館外,其余時間均對外開放。
2月12日,隨著赤峰博物院赤峰博物館館區開門迎客,周圍的市民紛紛前來參觀,在“中華第一龍”前打卡拍照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從北京回老家過年的張國軍剛進博物館就被吸引,久久駐足。
“從進門開始,就能看到各種帶有‘中華第一龍’的裝飾,出土于赤峰市的這件玉龍,工藝精湛、造型生動,能在龍年欣賞這樣壯觀的雕塑,甚是開心。這是赤峰的名片,更是赤峰的驕傲。”張國軍不禁豎起大拇指。
一些旗縣區博物館也推出新展或相關活動,豐富市民春節文化生活。農歷大年三十當天,翁牛特旗博物館內人頭攢動,40余組家庭、100余人相聚在一起,大家一邊觀看電影,一邊做著手工,共同在博物館里過大年。泥塑祥龍、花樣剪紙、布藝彩繪等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以及全展廳公益講解,深得觀眾喜歡,現場氣氛熱烈。
“今年跟很多小朋友一起在博物館里過年,特別開心,我還做了泥塑祥龍,打算回家給爸爸媽媽分享。”在爺爺的陪同下來博物館參加活動的尹嘉高興地說。(草原全媒·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魏那 王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