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烏拉特前旗從統籌部署、豐富載體、突出成效上下功夫,突出“三種機制”,用好“三種方式”,強化“三項舉措”,辦好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
突出“三種機制” 做好系統謀劃
建立掛圖作戰機制。制定印發《“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做到掛圖作戰、按表推進,做好跟蹤指導,確保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統籌推進、全面落實。
建立協同聯動機制。成立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專項工作組,抽調15名精干力量進行聯絡指導,參照試點開展經驗,完善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工作閉環,做到“日推進、周調度、月總結”,先后召開專題會議8次,形成了上下聯動、銜接配套、運行有效的良好局面。
建立分類指導機制。根據七個領域不同對象特點,差異化設計、配套制定重點任務清單、具體任務清單,進一步在重點任務、主要內容、責任單位、時間要求、調度內容上進行明確,推動各部門單位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務實管用的有效載體。
用好“三種方式” 做好宣傳宣講
做好梳理匯編。在精準把握各領域特點的基礎上,根據烏拉特前旗實際梳理《惠民幸福一本賬》《十年發展賬》《烏拉特前旗現代化發展藍圖》,一本賬涵蓋22個領域17大類123項涉及轄區居民群眾各方面的相關惠民政策;《十年發展賬》圍繞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四個領域,系統梳理烏拉特前旗取得的發展成就;《烏拉特前旗現代化發展藍圖》繪就了烏拉特前旗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讓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做好政策宣講。組建31支分眾化宣講隊伍,探索“七講”(領導干部帶頭講、黨校講師專業講、幸福生活共同講、干部入戶家里講、先進典型現身講、展覽標志有形講、干部群眾互動講)宣教方式,聯系全旗實際編制宣講提綱通稿,截至目前,旗級領導帶頭宣講29場次;以“村頭板凳會”“廊亭宣講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集中宣講20余場次;結合義診、慰問、政策宣講等活動,宣講400余場次。
做好線上文章。積極發揮線上平臺優勢,切實做到“五有”(有主題、有專欄、有畫面、有聲音、有圖文),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設“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專欄30余個,開辦《我看這十年》一把手訪談欄目,展現烏拉特前旗在黨的帶領下的發展成就和群眾衣食住行等生產生活的變化。截至目前,各試點單位依托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發布推送紅色黨課微視頻、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相關信息200余條、音視頻60余個,黨員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認同感持續提升。
強化“三項舉措” 做好為民實事
暢通群眾訴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踐行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信訪代辦制度,解決群眾取暖、勞動維權、道路整修等訴求,組建“幫您辦”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蘇木鎮、嘎查村、社區開展政策宣傳7場次,發放辦事指南等2000多份。
回應民生關切。用好“三個一線”(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筑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推動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建新功、服務發展作貢獻。基層黨員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網格化+微治理”“四聯四包”“1+N”區域化黨建等載體,主動回應民生訴求,社區依托北疆紅色網格基層治理,組成192個基礎網格,細化897個微網格,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執行有力的網格體系。66支志愿服務隊、3800余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情暖夕陽紅,貼心小棉襖”“社區托管班”等志愿服務。
完善基層治理。堅持“黨建+”思路,規范運行“大工委”“大黨委”機制,解決車輛停放、環境衛生等方面問題83件,充分撬動社會力量,群策群力破解社區基層治理難題。推廣“平安大姐”調解室,摸排線索9005戶,成功解決家事糾紛100余起。推廣錦繡園小區“四方共治、五會聯調”老舊小區治理模式,鼓勵各地主動探索機關單位、社區、小區物業和群眾聯動治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