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160萬千瓦光儲+生態治理項目施工現場,機聲隆隆,數十臺大型推土機正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進行場平作業,大片起伏不平的沙丘逐漸變為平整的沙地,一場綠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該項目位于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境內,由內蒙古磴口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實施,場區面積覆蓋4.46萬畝,計劃總投資69.73億元,規劃建設容量為160萬千瓦,將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式,確保電能的穩定輸出和高效利用。
“這個龐大的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是一個集清潔能源生產、生態修復與保護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我們將采用‘板上發電、板下固沙、板間種植’模式,實現光伏產業和生態治理的有機結合。”內蒙古磴口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賈靈亞說。
據悉,光伏板的安裝不僅不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反而能夠利用其遮陰效果,減少地面受到的日照輻射和水分蒸發量,增加降雨,有助于植被的恢復和生長。同時,光伏板下方的空間也得到充分利用,成為規模化種植固沙植物的場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供水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也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需求,計劃從東青湖引水至項目區實施引黃滴灌,確保植物正常生長。
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約31.55億度,年收入可達7.25億元,每年可節約標準煤95.13萬噸,減少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減緩氣候變化。同時,通過植被的恢復和種植,項目的實施還將有效防止沙漠流動,提高土壤質量,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磴口縣作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核心區和前沿陣地,此次“光伏+生態治理”項目的實施,不僅是對該地區使命責任的積極回應,更是對黨中央“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貫徹。項目的成功實施,將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推動綠色能源與生態治理的深度融合,為構建美麗中國貢獻更多力量。
“隨著防沙治沙項目的深入推進和不斷完善,磴口縣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綠色能源產業也將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我們相信,在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土地上,‘光伏+生態治理’的模式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磴口縣副縣長韓瑞說。(草原全媒·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