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旅行,每一個階段都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人和事。亮麗的風景、暖心的故事、美好的時光,鐫刻在心靈深處,不管何時翻閱都清新、動人。
——編者
初秋時節,村里來了個賣梨的,趕著一輛馬車,馬車上裝著一筐又一筐的梨子,都是黃澄澄的香水梨,每一筐都裝得滿滿的。賣梨子的是個中年男人,臉龐黝黑,身材瘦小,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中山裝。馬車停在村口的白楊樹下,他左一聲又一聲地吆喝,“換梨啦!換梨啦!”
為什么叫“換梨”,卻不叫“賣梨”,因為上世紀80年代的河套農村基本上以物易物。來了賣冰棍兒的,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后架上綁著一個木頭箱子,木頭箱子上扣著一個木頭蓋子,木頭蓋子下面放著一塊不大不小的棉被,正好把箱子的四個角都塞得滿滿的,扯開棉被,便看到碼放得整整齊齊的一根根冰棍兒。賣冰棍兒的人吆喝幾聲,“冰棍兒!”“冰棍兒!”村里便跑出一群頑童,有的手里握著一顆雞蛋,有的捏著一把竹簽兒。雞蛋是剛剛從草垛里收的,收到家里的雞蛋有數兒,草垛里的雞蛋沒數兒。六七只母雞,在草垛里來來回回扒拉吃食,左一窩右一窩地下蛋,有時候下在顯眼處,有時候下得隱蔽。炎夏時常少收雞蛋,不料十幾二十天過去,老母雞卻從麥秸兒堆里領出一群小雞來。一顆雞蛋換一根冰棍兒。收到雞蛋的,正喜滋滋地舔著冰棍兒。沒收到雞蛋的,眼巴巴望著,高高舉起手里的一把竹簽兒。吃冰棍兒吃剩的,舍不得扔,平日做游戲用。你抓一把,立地上,散開了。我抓一把,也立地上,散開了。竹簽兒交疊在一起,再猜拳?!板N頭”“剪子”“布”,誰贏了誰先。用一根竹簽兒往起挑,挑起一根收一根,必須干凈利落,若牽動了其他,則輪到對方了。冰棍兒來了,便顧不得游戲。賣冰棍兒的也不數,目視多寡,或者給換,或者不給換。換了冰棍的喜氣洋洋,沒換到的可憐巴巴地舔著嘴唇,跟在賣冰棍兒的自行車后面,不肯走。若是上午或中午,大抵是要白跟的。若是下午或傍晚時分,絕大多數人可以吃到冰棍兒。賣冰棍兒的人說,冰棍兒過不了夜,下次你們攢多些竹簽兒再還我。至于那些年吃到的冰棍兒,有多少是用回收的竹簽兒做柄制作的,就不得而知了。最常見的是換西瓜。初夏的瓜最貴,一斤麥子才能換兩斤或三斤,那時新麥還沒有收,家里存糧不是很多,大家都不舍得換。到往后,就便宜了,晚熟瓜大量上市,一斤麥子可以換四斤五斤,甚至不再稱重,按麻袋計算,一麻袋西瓜可以換多少斤小麥。
農人眼里,盛夏西瓜可以解渴又可以止餓,梨子卻不行。而且天氣轉涼,吃多了梨子,有傷腸胃,容易鬧肚子。所以,當賣梨人提出用梨子換小麥時,幾乎遭到了村里人的一致抵制。確實,糶了任務糧和商品糧后,家里存糧不多了。除了全家人一年的嚼用,還要留足開春下地的籽種,哪兒有余糧來換這些沒什么用處的梨子?賣梨子的人顯然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隨手拿下幾顆梨子,給身邊的人手中遞?!俺粤巳思业淖於?,拿了人家的手軟”,村里人連連擺手??磦€個婉拒,賣梨子的人說:“辛辛苦苦種下了,總不能倒掉哇!”聽賣梨子的人這樣說,村里人你一個我一個,都接過梨子啃起來。果真好梨!輕輕咬一口,“咯噌、咯噌”,梨皮薄薄的,梨肉脆脆的,梨汁甜甜的,嘴角沒收攏,汁液流到手上,粘人呢!
秋天的天短,不一小會兒的時間,日頭偏西了。總不能讓他整車拉出來,再整車拉回去吧?可是拿什么東西換呢?種在地堰上的蠶豆,在收割小麥時一并割了,農忙時早煮著打了牙祭。黍子,過年時要做油糕。糜子,產量很低,種得很少。若他不嫌棄,玉米、黃豆、向日葵也可以換,可是現在還沒有收割。賣梨子的人,沒準兒也想到了村里人的心思,半睜半閉的眼睛里忽然閃出一道亮光,“用蘿卜換!蘿卜,你們有吧?”蘿卜,怎么會沒有?鄉人有諺,“割了麥子種菜,甚事兒不害!”七月中收割小麥后犁地,一邊犁一邊往犁壕里撒菜籽,犁完也撒完了。再把耙翻過來,耙齒朝上,耙背朝下,用騾子或馬拉著平地。一場雨過后,新翻的地里便長出密密麻麻的綠葉嫩苗苗,大多是蘿卜,偶爾也有白菜。塞上地多,如果有心種蘿卜,可以想種多少種多少。只是種多了沒有去處,每家每戶種一二畝,夠用便了。種白菜為了吃,蘿卜是喂豬的??创蠹殷@訝,賣梨子的人不好意思地說:“夏天忙,沒顧上種菜?!睋Q蘿卜,好說好說。梨子成了蘿卜價,還談什么三斤五斤?村里人說:“等收蘿卜時,你來拉,需要多少拉多少?!辟u梨子的人說:“好嘞!”于是,趕著馬車,挨家挨戶卸梨。記得,我家也卸了兩大筐。整整一個秋天,我和弟弟幾乎沒喝過水,上學時吃一肚子梨,放學了,再吃一肚子梨。村里老人說:“這些娃娃長著膠皮肚。”
秋色越來越濃,天氣越來越冷。在上凍的時候,家家戶戶起了蘿卜,把原來裝梨子的筐裝滿了,還用嶄新的蛇皮袋裝了好幾袋子,立在墻角,等賣梨子的人來收。不料,等到臘月殺豬了,賣梨子的人還沒有來。或許他忙,沒顧上。有人提議,我們趕車給他送去吧!仔細回想,當時忘了問他是哪個村的。應該是太榮村的,那里都是沙壤土,適合種果樹,可是又不敢確定。再等等吧,等到開春種麥了沒來,夏天麥收了也沒來。村人于是再犁田翻地,特意多種了幾分,可是等到第二茬的蘿卜又收了,他還是沒來。裝梨子的筐很大很深,裝滿了蘿卜,得兩個人抬??鹧睾涂鸬资怯眉t柳條編的,水紅水紅的??鹕硎怯棉哿似さ拇沽鴹l編的,黃白黃白的。村里人看著倚在大門口的筐子感嘆,“寧可送人也不讓作害掉!勤謹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