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活在河套,熱愛河套,用純真與溫情,用文字編織河套鄉土圖景。沿著這些充滿深情與感悟的文字,感受到他們在字里行間播種的智慧與情感。
1
散文集《河套記憶》張志堅/著 團結出版社
散文集《河套記憶》立足于河套,寫河套人,說河套事。河套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在張志堅這本散文集中一一展現,讓人們記住河套大地上發生過的故事。
《河套記憶》全書約十五萬字,分為三輯。第一輯“匠人故事”26篇,寫河套地區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行業和匠人。筆觸緊扣河套,通過記憶和采訪,著重描寫現實,盡量使當年的情景再現。第二輯“情感寫真”23篇,描寫親情、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娘親、孫輩們的天倫之樂躍于筆端,記錄于書中。第三輯“傳奇人生”5篇,描述河套地區的一些民間故事,以幽默的筆法使數十年前的傳說再一次生動展現。
2
散文集《河套情懷》劉福東/著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散文集《河套情懷》是表達作者劉福東對河套這一方水土濃厚情感的鄉土文化作品集。
《河套情懷》收錄了作者多年創作的散文、戲劇作品31篇。他寫歷史,從遠古的河套文化底蘊,到改革開放年代的社會情景,千百年風云變幻盡在其中。他寫人物,寫河北人、府谷人、民勤人、山西人、山東人、溫州人,他們都是古往今來的河套人,是河套的早年開拓者和今天的建設者。他寫風物,從烏蘭布和劉拐沙頭到大樺背、三湖河,從黃河到烏拉特草原,筆墨所及之處,精彩紛呈,光色流溢。
3
散文集《楊家河,一河鄉愁流到今》何承剛/著 遠方出版社
散文集《楊家河,一河鄉愁流到今》以贊美家鄉河套平原為主要內容,從作者何承剛的微信專欄和公眾號《剛的語》發表的300余篇文章中精選部分成集。
《楊家河,一河鄉愁流到今》文章語言平實,情感細膩,河套的鄉愁鄉情感人至深,自然美景融入歷史人文情懷,人生感悟直擊心底,親情友情溫暖心扉。
4
散文集《走不出的鄉村》徐鳳仙/著 中國書籍出版社
散文集《走不出的鄉村》是作者徐鳳仙以一名土生土長農家孩子的筆觸,撈拾時光長河中的鄉土滋味。
《走不出的鄉村》收錄作者十幾年間撰寫的關于河套地區的70篇散文,全書分為三輯,第一輯為“鄉村·四時”,記錄了河套地區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及地域特色。第二輯為“鄉村·物語”,記錄了有著鄉村烙印的各種物件及元素。第三輯為“鄉村·舊事”,記錄了父母時代以來村里的鄉親、故人、舊事。一個時代的掠影被該書立體地勾勒出來,飽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情懷。
5
詩集《傾聽時間》李明/著 團結出版社
詩集《傾聽時間》以河套大地的風土人情為切入點,從時光的腳步聲中,感悟生活的真諦;從生活的細微處,體味人生的意義。
《傾聽時間》共收入詩人李明的166首詩,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乙未記(2015),收入詩42首;第二輯:丙申記(2016),收入詩40首;第三輯:丁酉記(2017),收入詩42首;第四輯:戊戌記(2018),收入詩42首。
6
詩集《河套之春》牧子/著 團結出版社
詩集《河套之春》收錄了詩人李玉寧(牧子)近二十年來創作的126首詩歌,分為“叩問春天”“草原晨景”“人間煙火”“不再留戀舊時光”四部分。
《河套之春》記錄了詩人心路成長歷程,記錄了詩人對河套大地的關注,對巴彥淖爾的熱愛,對河套地區以及內蒙古人文風俗的深切感觸。
7
詩集《巴彥淖爾,我的初戀》張介國/著 團結出版社
《巴彥淖爾,我的初戀》是詩人張介國的一部詩歌集。
《巴彥淖爾,我的初戀》以作者的第二故鄉臨河區烏蘭圖克鎮為軸心,輻射整個巴彥淖爾地區,前半部分全景式描寫、記錄,謳歌這片土地上璀璨的文化、豐饒的物產、秀美的風光以及巨大的變遷;后半部分寫作者和父親來到這片土地后的生活經歷,以及和這片土地命運的交織、復雜的感情。這本集子內容豐富,感情真摯飽滿,筆調雋永深邃,語言樸實熾熱。寫黃河、陰山、草原、城市,寫梨花、麥子、葵花、湖泊,也寫親情友情愛情,深情地表達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無限的熱愛和眷戀。全書分為六輯,分別是《巴彥淖爾,我的初戀》《烏蘭圖克詩篇》《春天河流家園》《父親與這片土地》《我與這片土地》《悠悠歲月情》,共收錄詩歌100多首及長篇敘事詩兩組。
一組“河套”書,讀起來,讓人心靈顫動,唏噓感嘆,經久難忘。那些成為歷史的小情大事,都被作者重新拾起,娓娓道來。這些文章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遙遠又難忘的時代,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復盤了一個回不去的故鄉,每一部作品都能讓人感受到作者熱血的涌動和感情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