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完成任務勝利回隊的工人,工地上要敲鑼打鼓組織歡送,家里要組織社員熱烈歡迎。各行各業都要大力支持農業,大力支持總排干的開挖工程。
1976年1月6日,全盟總排干工程進入決戰階段,全盟總排干工程完成施工任務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各旗縣、部門干部深入一線,分兵把守,包干負責,參加戰斗,加強領導,以大決戰的姿態完成施工任務。
全盟擴建疏通總排干工程于1975年11月7日開工,于1976年1月20日勝利竣工。
1976年1月16日,中共內蒙古黨委、內蒙古革委會給盟委、盟革委會發來《賀電》:
對出動千軍萬馬,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勝利完成了總排干施工任務的人員表示祝賀和慰問。希望抓緊當前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動群眾大搞積肥和備耕工作,為奪取農業生產大豐收而奮斗。
第十八章 全盟擴建疏通總排干竣工大會勝利召開
1976年1月20日,由巴彥淖爾盟委、盟革委召開的全盟疏通總排干竣工大會在臨河隆重開幕。
出席開幕式的代表共六千四百多人,這次大會參加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在巴彥淖爾盟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會議總結了疏通總排干的經驗,表彰了在疏通總排干工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英雄模范人物。
大會的開幕式在盟體育場隆重舉行。上午九時,來自全盟七個旗縣、一百一十一個公社、七百七十八個大隊、四千一百八十四個生產隊、十五個國營農牧場、駐軍和盟直各部、委、辦、局、二級單位的六千四百多名代表和列席代表,胸戴紅花,手舉紅旗,敲鑼打鼓地進入了會場。
上午十時,在雄壯的《東方紅》樂曲、禮炮和掌聲中,大會執行主席、盟委書記趙清同志宣布大會開幕。
盟委第一書記李貴在擴建疏通總排干慶祝大會上發表了講話。
李貴在講話中指出,盟委的決定充分反映了全盟各族群眾的共同心愿,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擁護和堅決支持,各旗縣社隊、各國營農場紛紛召開誓師大會,各行各業紛紛表決心,工程以預料不到的速度迅速進展。全部工程一千一百五十多萬土方,如果一方方地連接起來,長達一萬一千五百多千米。對比1959年開挖的總干渠,一千七百萬土方,上了兩萬人,前前后后干了近五年;總排干的第一期工程,八百萬土方,上了三萬人,1965年秋天動工,到第二年才基本完工;1975年這次施工,是在戰線長、氣候嚴寒、困難很多的情況下完成的,完成這樣大的工程,是前所未有的,是不可設想的。
李貴書記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疏通總排干的基本經驗是:
一是思想上、政治上路線正確決定一切。我們認真總結了農業生產長期后進的經驗教訓,認識到河套地區有灌無排是造成土地鹽堿化的根本原因。盡快使河套地區有灌有排、灌排配套,是根治鹽堿的唯一辦法。
二是放手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全盟幾乎有一半的勞動力上了總排干,國營農牧場的四萬多名知識青年有近兩萬人上了排干。工地上拼命勞動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風尚大量涌現,互相支持、互相協作在工地上蔚然成風。總排干工地真正證明了群眾是真正英雄的辯證唯物主義真理。
三是干部一定要走在群眾的前面。工地上,四級書記、五級干部、各條戰線的干部都上去了,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心和群眾貼在一起,汗和群眾流在一起,干部和群眾真正成為一個戰壕的戰友,解決了一批、二干、三帶頭的問題,形成了“干部敢下海,群眾能擒龍”的勞動場面。各級干部都上了第一線,有的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過工地;有的帶病堅持勞動;有的關鍵時刻幾天幾夜不下工地。干部通過“五同”直接看到了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找到了思想上、作風上的差距,在施工中增長了才干。總排干的施工,使我們以前不敢想的敢想了,不敢干的敢干了,真正懂得了“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敢干,越干越會干”的意義。
四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疏通總排干的工程中,我們沒有“算”字當頭,而是“干”字當頭,不講困難講革命,不講條件講干勁。各級沒有提條件、講困難,而是干起來再說,在干當中創造條件,解決困難。
五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在施工艱巨程度比原來設想的大得多的時候,五級干部的一把手或者主要干部全部上陣,勞動力比原計劃增加了四倍,形成了施工的絕對優勢。全體工人以民兵組織和軍事化行動進行施工,各行各業在這次施工中,都想工地所想,急工地所急,出現了人人想著總排干、一切支持總排干、千軍萬馬戰排干的生動場面。我們一年來,抓了機關的革命化建設,六千多名干部到農村去,到牧區去,到廠礦去;近千名同志充實了基層,干部隊伍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