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參加過總排干施工的人談起這項工程,都滿是自豪與興奮。鋼釬、鐵錘、撬棍、籮頭、擔杖、雨靴以及渠坡、半渠坡、渠底,宛如蟻群般蠕動的人群,成為那個時代人永恒的記憶。挖排干是當時的流行色,而不是吃苦受累的代名詞。
總干渠與總排干大會戰兩次改天換地的改造,有力地證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真理偉大勝利的光輝見證。
總干渠的開挖,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參加過那場浩大工程的人如今大多已進入耄耋老年,但對于四十年前開挖及擴建疏通總排干的情景,他們仍記憶猶新,仿佛一切如昨。
盡管那個時代留下的只有黑白照片和文字數據的記載,但那個時代留給人們的記憶不可磨滅。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個個燈火通明的工地夜晚,那震天撼月的大錘鍛打鋼釬聲、響徹山河的“嗨喲嗨喲”的勞動號子聲,那車水馬龍、男女老少、人聲鼎沸、紅旗招展的勞動場面,讓我們深深領略到河套川上鋪彩虹的壯觀!
要想改變河套地區鹽堿化嚴重、排澇不暢的局面,必須依靠勤勞的雙手。從留存下來的珍貴歷史資料中,從參加過疏通總排干大會戰人們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河套兒女為改變家鄉面貌奮斗不息所呈現出來的氣壯山河的壯美畫卷。
苦過,累過,流過汗,流過血,甚至有的人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但回味起那場氣吞山河的大會戰,從那個時代過來的每一個河套兒女都感到無比自豪,感覺無悔于青春,無悔于人生,無愧于生于斯、養于斯的這片熱土。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對于經歷過總排干大會戰的人們來說,親歷總排干施工是他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物質財富毋庸多言,無須炫耀,八百里大河套年年豐收在望就是最好的見證。而精神財富,對其個人而言,足以惠及其整個人生,同時那是一筆無形的資產,可供子孫繼承,是古之圣賢所謂的傳家之寶。
奮筆疾書,掩卷沉思,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靜。十五萬人開挖總排干矯健的身影宛如幻燈片般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們穿著破舊的棉襖棉褲,揮鍬掄錘大干后,汗流如注;他們穿著的紅背心格外顯眼,與總排干工地上迎風招展的紅旗交相輝映。一個肩膀兩只手,一根扁擔兩只筐,十五萬人完成長四百多里、挖土一萬一千五百多方的浩大工程,誰能不為之而榮耀呢?
我為自己能成為河套大地上的一員而榮幸,為自己的父輩、兄長加入疏通總排干大會戰的隊伍而驕傲,為他們講述總排干工地現場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而沉醉癡迷。我在心中無數次地描繪著總排干工地現場那徹夜燈火通明,人山人海,比、學、趕、幫、超的勞動競賽場面。大兵團作戰的互相配合、共同擔當、攜手并進的團結互助合作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我為總排干工程工人奮勇當先、不怕苦、不怕累的戰天斗地的沖天干勁而鼓掌,為他們所表現出的高貴品格而喝彩。
翻閱歷史資料,傾聽那個時代的人們講述萬人奮戰總排干的點點滴滴,我沉醉在對河套大地未來的美好憧憬里。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何愁河套大地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河套人民永遠懷念李貴書記,銘記他在疏通總排干中的杰出貢獻。他以非凡的膽略和超人的智慧,以實踐出真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實踐,實踐,再實踐,做出河套地區治理鹽堿害必須擴建疏通總排干的決策!
我寫下上面的粗淺文字,聊表對四十年前十五萬河套人民擴建疏通總排干的崇敬之情,也算是對擴建疏通總排干的河套兒女締造的偉大的大戰總排干精神的初探吧!
誠然,大戰總排干精神的博大精深、意義深遠,絕非我的一篇拙作所能描摹和涵蓋完整的。其精髓已深深扎根在河套大地上,融入河套兒女的血液和心田里了。
十五萬河套兒女擴建疏通總排干的偉大壯舉已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巍然屹立在河套大地上,其締造的偉大的大戰總排干精神將在河套大地上生生不息,開花結果,繁衍綿延,福澤后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