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與“老額吉”蘇伊勒圖雅共度節日。
一大早,算井子邊境派出所所長斯日古楞就帶著所里的民警來到了牧民哈斯楚魯的家里,幫著牽駱駝、綁駝掌、剪駝毛,忙得不亦樂乎。
“轄區的牧民以養羊和牧駝為主要收入來源,由于轄區牧民年齡普遍較大,家里缺乏勞動力,所以每到牧民家里有剪駝毛、清羊圈、卸草料的重活,都會給我們派出所打電話請求幫忙,經過多年相處,牧民家里的‘家務活’已變成了算井子邊境派出所民警為民的‘必修課’。”斯日古楞說。
算井子邊境派出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額濟納戈壁腹地。因人跡罕至、自然環境惡劣、水資源緊缺且含氟量嚴重超標,被聯合國人類生存環境調查組確定為“人類不能生存的地方”。建所53年來,算井子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堅守在“生命禁區”,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9400平方公里土地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譜寫著愛民為民新篇章。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我們所一代代戍邊民警扎根‘生命禁區’,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邊境安寧放在首位,扎根大漠、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出色地完成了各項邊防保衛任務,為維護邊境穩定、增進民族團結和促進邊疆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斯日古楞說。
建所以來,民警們先后修建“愛民路”40余公里,打出“愛心井”7口,建立了“愛民醫療室”“便民商店”“為民加油站”“警民郵路”,為牧民送藥送醫送信700余次,代購日用品40多萬元,搶救危重病人90余次,幫助牧民群眾收剪羊駝毛3000余公斤,民警們成為牧民貼心的衛生員、保衛員、郵遞員、售貨員、宣傳員、放牧員、炊事員、理發員、科技員、信息員,派出所也被牧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派出所”。派出所構建的立體防控網絡,累計處置各類矛盾糾紛67起,成功破獲刑事案件27起,抓獲網上在逃犯7名。
堅守、奉獻、傳承,是算井子邊境派出所的名片,也是寶貴的品質。2016年,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阿拉善盟委、行署掛牌成立算井子“艱苦奮斗”教育基地和阿拉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為促進愛國主義教育、警政警民團結和民族團結發揮了重要力量。如今,這個派出所的民警們正在以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嶄新面貌,繼續扎根大漠、履行使命,以青春和熱血滋養這片荒涼的“生命禁區”,在蒼茫戈壁譜寫著一曲曲忠誠固邊愛民奉獻之歌。
據了解,算井子邊境派出所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及三等功各一次,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全國公安機關優秀基層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北疆楷模”等省部級以上榮譽30余項,百名民警立功受獎。
“與牧民相處看起來是小事,卻關乎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全穩定,我們將繼續傳承算井子‘最遠最苦最忠誠,愛黨愛民愛邊疆’的優良傳統,把駐地當故鄉,視牧民為親人,做好祖國邊境的守衛者和牧民群眾的貼心人,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貢獻力量。”斯日古楞說。(劉宏章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