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愷爽快地說:“我愿積極配合專案組的調查,并承擔一切責任。但也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在此期間不要限制我的人身自由。”
沈新發說:“這個自然,我用人格擔保,只要我沈新發不離開陜壩,沒人敢限制你的自由,否則你來找我就是。”
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這是黨的原則,也是每一個黨員的責任義務。何況事出有因,綏遠軍區對陜壩專區就起義人員大批叛逃事件的處理是正確的,慎重的,對劉生愷的停職檢查也是必要的,妥當的。但這樣一來,客觀上起到一個否定前期剿匪工作的作用,對剿匪斗爭,對個人聲譽,自然會產生負面影響。劉生愷心里清楚,事情很快就會風傳開來,他將要面對的,是冷遇、嘲諷和誤解以至打擊。在老上級沈書記面前,劉生愷當然應該從容、果決,拿出共產黨人應有的堅毅與胸懷。可告辭沈書記出來,劉生愷忽然覺得自己一下子跌入深不見底的溝谷,頭腦一片空白與茫然,這畢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的遭遇,而且來得如此突然。他暗暗自忖,度過這一關需要極大的定力和勇氣。為今之計,首先不能自己倒下,要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應對各種事態的發生。
劉生愷乘著月色,獨自走到野外,尋找一個僻靜處,一面緩緩獨步,一面將自上任剿匪總指揮以來的遭遇跟頭至尾捋了一遍,接著就將思緒的韁繩放開,展開對中國革命道路的回顧,隱約覺得歷史正在給自己以某種暗示。
在復雜艱巨的革命征途上,個人遭受不公正待遇難以避免。而在受到種種不公正待遇之后,能夠淡然面對,正確看待,才是革命者應有的心態。顧全大局,把挫折當作一種有益的鍛煉,自覺做到遵守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性觀念強、紀律觀念強的表現,胸懷寬廣、眼光長遠的表現。
劉生愷想,自己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何況,綏遠軍區所作的決定,僅僅是停職調查,并沒有下最后的結論。相信組織和同志們,在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一定會得出客觀的結論。無論如何,自己要把心態擺正,即使在被調查期間,也要力所能及做有益的工作。
第十八回:劉生愷自求任教員 硬皮書務必不離身
接受審查的劉生愷自己提出要到勞教所任政治教員,地委書記沈新發批準了他的請求。從陜壩到達南臺子,騎馬只需一個多小時,劉生愷騎一匹黑駿馬上路,出了陜壩便信馬由韁沿路東行,一面陷入對往事的回憶。
半年前,自己受命主持綏西剿匪斗爭,一路走來風雨如晦,艱難曲折預料內外輪番遭遇。先是督察整飭縣區保警,接著裝備提振剿匪士氣,使紅白馬連以嶄新的軍容出現在戰斗前線,威震敵膽。不料土匪膽大妄為,劉虎圪旦金奮勇排壯烈犧牲。步騎配合與李在匪首較量,紅山口奇襲首戰告捷。隨后在扁勒蓋廟白馬連險遭不測,幸有布森活佛冒死相救,才得虎口脫險。匪徒膽大妄為制造大佘太慘案,安北縣工作團副團長王錦云被擄,至今下落不明。此后匪徒活動愈加猖獗,哈拉葫蘆遂遭搶劫,紅白馬連奮起還擊,義和久之戰予敵以重創。328團團長張玉堯居心叵測,為避免發生正面沖突,我政工人員與臨河生產建政工作團被迫撤離。108師師長張樸告假不理軍務,洪少三騎兵營公然叛亂,副師長唐文生惡意制造事端。晏江縣土匪橫行無忌,區公所被搶,百姓生命財產蒙受損失。上級決定駐軍易地整訓,張玉堯率部叛逃,在狼山西段占山為王,氣焰囂張到極點。李在死灰復燃,火燒米倉。劉振魁頻頻出山搶掠,五原隆興長幾度遭劫。指揮部在敵眾我寡的情形下,組織地方駐軍聯合剿匪,不料齊俊德率一營兵馬陣前倒戈。
這半年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固然有著特殊的客觀背景,但我方對敵對勢力囂張氣焰估計不足,對形勢發展判斷不準也是重要原因,而作為對剿匪戰斗負主要責任的自己難辭其咎。想到這里,劉生愷的內心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事情既然發展到臨陣換將的地步,顯然不會很快過去,劉生愷心里自然清楚。到勞教所當教員的事,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這也是深入斗爭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的難得機會。剿匪斗爭并不因為個人職位變動而停止,不論上級派誰來接替這項工作,都要面對當前的實際困難,都要實事求是摸索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劉生愷堅信,專案組到來后,一定會盡快弄清事情真相,作出公正的裁判。繼續進行嚴酷的剿匪戰斗,這個責任沒有這么容易就從身上卸掉。但眼下的現實是,調離崗位,停職反省。盡管自己所做的一切問心無愧,但既然是上級組織慎重作出的決定,就決不會朝令夕改。即使這個決定原本荒唐,漏洞分明,但一個錯誤往往需要一連串的錯誤為之圓場,做它陪伴,為它殉葬。
光陰似金,生命寶貴,革命戰士珍惜時間,分秒必爭。臨行之時,劉生愷從書箱里翻出珍藏有年的一本《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帶在身邊。這本硬皮的精裝書籍由解放社出版,封皮上印有“干部必讀”字樣,這還是在歸綏參加集訓時的教材,因為提前結束了那次可貴的學習時機,這本書還沒來得及全讀。來到陜壩以來,更是忙不得閑,工作夜以繼日,讀書的時間就如海綿里的水一樣,都被擠掉。劉生愷暗下決心,這一回一定要補上這一課,對照偉大斗爭實際,認真反省一下自己前一階段的工作,使剿匪肅特的戰斗實踐經得住考驗,對得起黨和人民。
劉生愷不會忘記,學習班期間自己第一次打開書本閱讀時的一刻,激動而熱切。“二十年來,一般地說,我們并沒有對于上述各方面而作過收集材料與著重研究的系統的周密的工作,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的濃厚空氣,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列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馬恩列斯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愿望出發,我們的許多同志卻直接違反這一真理。”書中閃光的思想,至今像刻在腦子里一樣清晰。
默念著這些光輝的文字,劉生愷不禁為其蘊含的光輝思想所折服。經過這半年來嚴酷斗爭的歷練,他更加堅信黨中央綏遠方式的英明正確,更加堅信上級軍政對于河套地區的“兩化”政策,必將得以不折不扣的貫徹。但任何理論和政策都不是教條,馬克思列寧主義只有與具體實踐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其戰無不勝的力量。任何政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具體情況適變應變才對,包括上級軍政對于綏遠的現行政策,對于河套地區剿匪肅特斗爭的特殊性與復雜性,都需要作出具體情況下的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