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菌棒都是我們自己制作的,4月上旬就上架產菇了,實現了村內花菇菌棒自給自足?!睘趵睾笃旌艉蜏囟紶栨倧V林村黨支部書記楊旭自豪地說。
據了解,廣林村2022年引進花菇種植,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運營,建設占地100畝的花菇種植產業基地,建成花菇種植大棚40座,每座棚每年產生3萬余元收益。為了節約成本,保證菌棒質量,2023年8月廣林村又建成花菇制菌車間,11月底投入生產,年產量40萬棒,能節省40萬元。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廣林村黨支部領辦花菇種植已形成集“產、供、加、銷”全產業鏈為一體的標準化示范基地。
特色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讓村民致富更有保障。廣林村是烏拉特后旗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堅持“綠色+特色”發展思路的一個縮影。
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東升村以黨支部謀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三路合一”工作法,結合本地家禽養殖的發展優勢,成立烏拉特后旗升羽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蛋雞養殖項目,逐步形成帶動力強、輻射廣、養殖、銷售配套協調發展的高標準集體產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21年底的93萬元達到2023年的600余萬元。
東升村黨支部對集體經濟盈余分配也有規劃,項目收益的30%用于帶動低收入家庭致富,40%用于合作社日常運營維護,30%用于村內打井、修路等公益性事業,通過效益再分配帶領村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為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和發展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烏拉特后旗還通過政策扶持、機制創新、產業集聚、智力支持等多項措施,建立起多種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旗委、政府整合各類涉農涉牧項目資金,采取“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路,讓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農牧民變股東。
“1+3”托羊所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就給農牧民帶來不錯的收益。
何為“1+3”?烏拉特后旗金草原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家鳴介紹說:“嘎查村集體或農戶購買金草原基礎母羊后,通過零負擔方式托管給公司,公司統一集中飼養。托管期為3年,公司每年給合作對象返還1只35斤公羔。合作期間,公司承擔托管過程中的死、淘風險,同時還引入保險公司為托管羊提供保障。托管期結束后,公司返還合作對象1只8月齡的定胎母羊?!?/p>
“過去農牧民粗放養殖存在許多風險,如今羊群進了托羊所,大家徹底沒有了養殖負擔。”烏蘭嘎查黨支部書記楊根表示。這樣的托養模式,讓巴音寶力格鎮烏蘭嘎查村集體經濟從6.5萬元躍升至26萬元,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依托境內富集的戈壁紅駝資源,烏拉特后旗還建立起托駝所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同時不斷延伸駝產業鏈條,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潮格溫都爾鎮西尼烏素嘎查依托220萬畝草場和5000峰戈壁紅駝優勢,成立了烏拉特戈壁紅駝事業專業合作社,由嘎查黨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2017年建成奧日格奇駝乳產業基地,發展戈壁紅駝產業?;夭扇∽赓U寄養模式,與周邊16戶牧民簽訂租賃寄養合同,寄養期間,牧民的泌乳期母駝和駝羔由基地負責飼養,寄養1峰駱駝牧民年收益2400元,寄養期結束后,母駝及駝羔仍歸牧民所有,駝乳、駝絨歸基地所有。
西尼烏素嘎查還通過“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戶”模式,建設現代化高標準駱駝擠奶車間,捆綁式發展嘎查集體經濟,基地日產鮮駝乳可達800斤到1000斤,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以上。托駝所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增加了牧民群眾的收入,西尼烏素嘎查戈壁紅駝產業因此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除了托羊所、托駝所,烏拉特后旗還探索出訂單保護、合作服務、股份合作、多點融合等多種類型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所有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10441戶農牧民增收1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