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巴彥淖爾時強調,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稍有放松就會出現反復。
今年6月初,記者在杭錦后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理示范區采訪看到,一個個邊長1.2米的稻草方格牢牢地鎖住了流動沙丘,一片片網狀結構連在一起。杭錦后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段光碩深知在沙漠中種活一棵樹的不易,他撫摸著剛吐新綠的沙生植物感慨:“我們腳下的這幾萬畝流動沙丘,今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年來,巴彥淖爾人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牢牢抓住防沙治沙關鍵,種綠、護綠。2024年全市計劃完成林草生態建設300萬畝以上,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杭錦后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理示范區綠意蔥蘢
科學治沙 綠富同興
在杭錦后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理示范區,高聳的沙丘上,工人們在稻草方格里栽植梭梭。大家配合默契、分工協作、干勁十足,新栽下的一株株梭梭在微風中搖曳。沙坡下,一排排樹苗迎風挺立,為沙漠增添了生機。
今年3月以來,杭錦后旗搶抓植樹大好時機,在沙區實施灌木造林,梭梭成活率達到85%以上。截至目前,杭錦后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理示范區已完成1.8萬畝的工程治沙任務、1.7萬畝的灌木造林任務。
治好沙,得有好辦法。烏蘭布和沙區先后實施了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規模化治沙、螞蟻森林等項目,在流動沙丘上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等生態修復方式,輔助“封”和“禁”的措施,促進了荒漠植被的自我修復。原來的流動沙丘變成了如今的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林草植被明顯增加,生態環境面貌有了實質性的改善。
“總書記來到巴彥淖爾,極大地鼓舞了我們,大家信心更堅定,勁頭更足了。一年來,治理示范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漫漫黃沙被稻草方格覆蓋,到處是新栽下的梭梭等沙生植物幼苗。”段光碩信心滿滿地說,“我們通過取沙騰地,打造了以梨、酸棗、新疆大沙棗為主的經濟林產業園,面積2000畝,還準備打造林下經濟帶,發展以防風、黃芪、山藥等中藥材種植為主的林下經濟產業,發揮企業的力量,依托產業發展促進沙漠治理,持續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
“現在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壓沙造林、保護生態已經成了大家的自覺行動。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我們要一代接著一代干下去,治更多沙,栽更多樹,在大漠上創造新奇跡,共同守好北疆萬里綠色長城。”大漠中,清瘦的段光碩目光堅定,信心十足。
時光荏苒,一年步履堅實。烏拉特后旗西補隆林場深處,由沙柳、稻草、蘆草、蒲簾、聚乙烯網紗、合成纖維阻沙袋、石頭等14種材料做成的各式沙障鋪展綿延在沙地上,成為陰山腳下一道獨特而又亮麗的景觀。從苦干到巧干,從肩挑手扛到科學治沙,一系列轉變在巴彥淖爾防沙治沙的攻堅前沿不斷上演。
在烏蘭布和沙漠連綿起伏的沙地上,整整齊齊排列著藍色的光伏板,阻擋了肆虐的風沙。在這里,防沙治沙與風光工程擦出“綠色”的火花,讓荒蕪“變出”了一片生機。
磴口縣蒙能能源有限公司85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內,工作人員將蘆葦切成段,用鐵鍬把蘆葦段壓進沙子里。磴口縣蒙晟生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鄭謙介紹,磴口縣蘆葦比較多,他們正在實施蘆葦沙障試驗,把蘆葦用在光伏沙障上,防沙效果好的話,準備大面積推廣。磴口縣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開辟“板上產綠電、板間長綠草、板下生綠金”的融合發展新路徑,形成光、林、草相結合的林沙產業新模式,目前光伏裝機162萬千瓦,板下種植梭梭、四翅濱藜等耐旱沙生植物2.29萬畝。
我市本著“因地制宜、科學治理、治用并舉、三生共贏”的思路和原則,統籌電、水、土,統領點、線、面,分沙漠沙地、陰山北麓、河套平原三大區域,科學布局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到2030年,我市一體化工程新能源裝機規模總量將達到1590萬千瓦,其中新增裝機容量480萬千瓦。2024年,一體化工程裝機容量510萬千瓦,完成生態治理33.28萬畝。
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我市適度發展治沙產業,形成了生態光伏、肉蓯蓉、釀酒葡萄、中藥材等產業,產業治沙面積90萬畝。隨著治沙產業日益多元化,我市在沙漠中探索出一條綠色產業鏈。
段光碩查看沙木蓼生長情況
接續奮斗 治沙之路永不止步
一片片草方格扎下,一條條防沙林帶建起,一行行沙柳檸條平茬復壯……巴彥淖爾在防沙治沙路上不斷書寫新答卷。
作為新時代“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之一,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是重中之重。巴彥淖爾境內烏蘭布和沙漠面積506萬畝、巴音溫都爾沙漠面積1500多萬畝、蘇集沙地面積60多萬畝,是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戰場。
一年來,我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當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新時代防沙治沙模范區。按照“以水定綠、分區施策、因害設防”原則,編制實施方案,將全市分為沙漠(沙地)綜合治理區、陰山及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區、河套平原建設區、濕地保護修復治理區四個區域,集中各類要素資源,打破項目行政界限,采取喬灌草結合、造封飛并舉、帶網片推進的綜合治理措施,集中連片規模化治理。計劃到2030年,完成治理面積3429.14萬畝,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從30%提高到61%,林草覆蓋率由41%提高到51%,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大幅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生態狀況顯著改善。2024年,計劃完成林草生態建設300萬畝以上。
從漫漫黃沙到綠意蔥蘢,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一代又一代巴彥淖爾人傳承發揚“困難面前不低頭 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精神,牢記囑托,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