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國家地標產品明安黃芪產地趁鮮加工正式獲得自治區批復后,明安鎮黃芪產地趁鮮加工廠正式開始試生產,這也標志著烏拉特前旗明安鎮黃芪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工邁出第一步。
近日,筆者走進位于明安鎮六份子村的黃芪產地趁鮮加工廠,陣陣藥香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將已經晾曬好的黃芪進行分揀、清洗、切片、包裝等。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加工流程,黃芪作為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不僅提高了中藥材的附加值,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我們取得了自治區藥監局批復的趁鮮加工許可證后開始試生產。試生產這段時間,每天的產量是5到10噸。”明安鎮產地趁鮮加工廠天衡制藥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孝文說。
為推動全旗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應對黃芪市場風險,明安鎮于2021年投資1000萬元(其中上級部門專項扶持資金225萬元),建成占地25畝的黃芪加工產業園,同時配有1600平方米冷庫和1260平方米的集清洗、加工、烘干、包裝為一體的標準化黃芪飲片加工廠。
同時,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明安鎮茂盛業農貿專業合作社與天衡制藥深度合作,利用已建成的黃芪加工產業園作為產地趁鮮加工廠,生產加工黃芪,同時采用天衡制藥先進的“天賦河套”全程質量追溯平臺,確保蒙中藥材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實現質量追溯,保障產品的安全和有效。趁鮮產地加工廠正式生產后,不僅為藥廠提供加工服務,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保障了當地黃芪種植戶的種植收益。“黃芪鮮貨價格好,我們就主要賣鮮貨。價格要是回落了,我們可以選擇干貨加工,這樣可以保障種植戶的收益。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和圣元藥業合作種植中藥材,農戶把土地流轉給我們后,還能到種植基地打工,增加一部分收入。”茂盛業農貿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和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