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積極探索推動社會救助與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聚焦困難群眾,創新主動救助、精準救助、暖心救助等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管理服務效能和水平,確保規范、公正、精準、及時地開展救助工作,切實為困難群眾兜住兜準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建立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制度,黨組織每月組織進行一次摸排,通過入戶調查、走訪核實等形式,及時鎖定困難群體,傾聽他們的基本情況和救助需求,推動“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因人制宜、因戶施策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幫扶。剛遭受橫禍的幾位公田村村民沒有想到,救助會主動來“敲門”。前不久,公田村村民劉某駕車發生重大車禍,事故涉及三個困難家庭,生活都十分艱難。公田村黨委了解情況后,迅速主動對接,啟動救助響應機制,不僅為他們家屬申請了相關救助金,還幫忙安排專人安撫家屬,及時處理善后事情。從“被動受理”到“主動上門”,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制度有效推動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實現了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的救助目標。
隨著社會救助的范圍不斷擴大,根據助困對象不同的困難情形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臨時救助標準體系,救助方式涵蓋了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諸多方面,救助標準也逐步提升,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復勝村李德行組婦女周某享受低保政策并患有精神二級殘疾,因丈夫去世多年,子女生活困難,無法時刻約束其行為,難免造成隱患。針對周某救助問題,復勝村黨支部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并征求監護人子女意見,將情況匯總上報。西小召鎮民政辦積極主動對接旗民政局,幫忙聯系了康復醫院,讓周某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看護,妥善解決了周某一家的難心事。“黨建+社會救助”的模式,不僅讓困難群眾深刻感受到了黨的關懷與溫暖,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成為了聯結黨和困難群眾的緊密紐帶。
西小召鎮將社會救助融入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體系,充分發揮網格在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中“最小單元”的基礎優勢,壓實村級黨組織責任,強化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黨建幫扶力量綜合集成,將主動發現困難群眾和動態監測納入網格管理的職責范圍,常態化開展監測工作,確保形成“全覆蓋、零遺漏、真見底”的社會救助保障網。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機制,強化與鎮鄉村振興、殘聯、醫保、婦聯等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定期對低保邊緣家庭、邊緣易致貧、因病因災等剛性支出較大的家庭進行篩選,組織開展實地核查,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有效打通聯系服務困難群眾“最后一公里”。此外,加大對社會救助工作的宣傳普及力度,通過鎮政府微信公眾號發布、村民微信群轉發、村村響大喇叭播放、宣傳欄張貼、開展宣傳活動等多種方式,構建社會救助宣傳矩陣,提高村民對社會救助政策的知曉率,進一步增強社會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讓困難群眾切身感受到難有所依,困有所助。
下一步,西小召鎮將繼續堅定黨建引領,不斷探索和創新社會救助方式,提高服務質效,進一步滿足困難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讓困難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