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拂面,暖風習習,一大早,筆者來到臨河區匯豐街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大家有的在健身、有的在散步、有的三五成群在聊天,還有一群人踩著音樂節拍,歡快的跳著廣場舞……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展現在眼前。
“我們這個主題街區廣場周邊聚居著漢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居民群眾,同時也是永濟渠帶狀公園的入口和出口,日進出人流量達5000多人次,街道考慮到這里受眾面廣、人流量大的實際,精心將這里打造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濃厚氛圍。”金秋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麗枝說。
跳廣場舞
在廣場南側的墻面上,印制著臨河區民族團結進步的吉祥物——臨團團和臨圓圓,它們象征著“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在吉祥物右側共有三個版塊,分別是“鑄牢篇”“學習篇”“故事篇”,其中“故事篇”的內容最為生動有趣,它節選了3個發生在內蒙古的典型故事,分別是“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各族同胞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情境。特別是“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感人至深,深刻演繹了一段超越地域、超越血緣、超越民族的團結佳話。
漫步在廣場周邊,各式各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展示牌散布其間,這里已成為來廣場鍛煉的各族群眾學習園地。“這里現在可熱鬧了,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把孫子送到學校,就來這里鍛煉身體,還能看看‘三千孤兒入內蒙’這些民族團結小故事,感受各民族之間團結互助的溫暖。”家住西苑二區的石俊梅邊在器械上鍛煉身體邊說。
與此同時,為了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深入人心,匯豐街道先后5批次組織轄區物業公司、老黨員、居民代表以及結對共建單位來廣場觀摩學習,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民族群眾生活中。家住金秋華城D區的李先生說:“這里關于民族方面的宣傳內容非常好!我經常讀,經常看,內容已經熟爛于心了。”
近年來,匯豐街道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精心打造以“一街一居一館一站一廊一廣場”為代表的示范陣地典型,創新開展線上、線下“5+7”宣傳活動,推動“八進”工作連點成線、以線擴面,有形有感有效推進各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今后,匯豐街道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挖掘好、傳承好、弘揚好各民族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偉大民族精神,引導各族居民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