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發布2023年度十佳改革優秀案例名單,“創新開展招商引資‘揭榜掛帥’活動,激勵干部抓招商引項目優服務”等具有特色的自主改革案例入選名單并被推廣。
2023年以來,充分發揮改革先導和突破作用,我市“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履鏗鏘……一個個改革品牌更加響亮,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見效,一件件為民實事溫暖人心,激蕩起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巴彥淖爾新篇章的澎湃動力。
我國首條跨境無人運輸通道近日在甘其毛都口岸全線貫通
實干奮進
下好改革“一盤棋”
通過構建五級聯動黨建工作新格局,激發旗縣區“拼經濟”、市直部門“爭一流”、蘇木鄉鎮“促振興”、街道“善治理”、社區“創示范”、嘎查村“惠民生”工作活力,實現抓黨建促發展有機整合、一體推進……在2023年底舉辦的中國改革(2023)年會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層研討會上,我市“五抓五促”構建五級聯動黨建工作新格局案例獲得與會評委一致肯定。
事業發展出題目,深化改革做文章。我市找準新形勢下改革和發展的結合點,梳理改革攻堅的突破點,促進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我市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領導,堅持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市委深改委會議“第一議題”制度,研究制定市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點等文件。修訂調整市委深改委有關工作規則,健全完善改革任務臺賬的動態調整機制,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和實踐成果,在武漢大學舉辦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培訓班……干部謀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能力和本領得到有效加強。隨著一系列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措施落地見效,全市改革舉措串點成線,框架結構清晰,共識更加凝聚。
一個個勇毅探索的改革先招,展現了全市上下久久為功的改革韌勁、善作善成的實干能力。我市“五抓五促”構建五級聯動黨建工作新格局案例入選全國20個市域改革典型案例,成為全區12個盟市中唯一入選案例;“五大行動”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案例入選《中國改革年鑒(第三卷)》;市委政研室(改革辦)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評為2023年度地方改革宣傳先進單位。
攻堅突破
重點領域改革“破冰”前行
“希望巴彥淖爾抓住機遇,持續匯聚科技人才,加強政策支持、暢通對接渠道、培育創新基地……”2023年4月,國內院士專家、知名學者匯聚我市,在“科創中國”現代農牧業發展產業創新論壇上為巴彥淖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謀定而后動,謀在深處、干在實處。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堅持問題導向,才能實現關鍵突破。一年來,我市以破竹之勢向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亮點紛呈。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推動“蒙速辦·四辦”服務,“一網通辦”能力全面提升,“綜合一窗”受理率達84.5%。“跨省通辦”“免證辦”政務服務事項分別達275項、658項,“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化服務事項達323項,建成基層便民服務中心866個。扎實推進“兩優”專項行動,精簡材料要件共398件、簡化辦事環節數共295個。
——“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完善政府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制定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安排科技資金11379萬元。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辦理35件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全市首個知識產權小鎮在杭錦后旗陜壩鎮揭牌。
——農村牧區綜合改革逐步推進。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試點獲批實施,2023年內建成93萬畝。河套灌區(永濟灌域)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呼包銀榆經濟區”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主動對接和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
2023年,甘其毛都口岸進出口貨運量達3785.67萬噸,占全區過貨量的三分之一,全年、單月、單日過貨量均創通關以來歷史新高。近日,甘其毛都口岸的自動導向車(AGV)智能通關及集裝箱監管場所通過呼和浩特海關驗收,標志著我國首條跨境無人運輸通道全線貫通。今年1—5月,甘其毛都口岸共進境AGV無人駕駛車輛2.24萬輛次,運輸進口貨物147.35萬噸,約占同期該口岸通關過貨總量的9%。
……
我市在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社會體制、民主法治等領域探索推進一系列改革舉措,形成一批推動發展的重大成果。宏偉的改革藍圖正一步步轉化為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
以人為本
凝聚最大改革“公約數”
近日,個體經營者薛先生到市政務服務局“蒙速辦·一次辦”專區窗口辦理開店事項,僅用15分鐘就辦好了蒙古文翻譯審核和門頭牌匾設置審批手續。
家住臨河區河畔麗景小區的劉先生來到金川街道辦事處醫療保障窗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只用5分鐘就辦完了醫保業務……
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人民始終是最核心的關鍵詞。我市堅持將社會民生領域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攻堅人民所盼的改革,打出一套惠民生、暖人心的改革組合拳,派發出全民共享的改革“紅包”。
2023年,我市推廣使用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分級建立55支指導團隊,篩選推薦16所學校申報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示范區(校)。簡化優化報名入學手續,實現全市幼兒園“一鍵入園”、義務教育階段“一鍵入學”以及“陽光分班”網上辦理。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和“雙高雙優”計劃,3所學校的3個專業被確定為自治區職業院校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疾病防控體系改革,全市8家疾控機構建立分級化管理體系,24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均成立疾病預防控制科。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建立健全基金預付制度。持續推進臨河區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婚姻登記實現“跨省通辦”。建成39個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造完成12個互助養老幸福院。健全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主動發現機制,全面提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救助關愛服務質量……
托幼、上學、就業、醫療、養老等方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被化解。隨著改革重錘聲聲落地,群眾獲得更加實惠的公共服務,感受到越來越多“穩穩的幸福”。
新時代新征程,我市將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難題、破新題,奮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繼續走深走實,在新一輪改革中展現更大作為、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