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原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職責,以公益訴訟助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五原縣人民檢察院常態化對五原縣境內的文物進行排查,通過排查發現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萬字會堂、漢代古城墻等多處古文物、古建筑,周圍雜草叢生,周邊環境凌亂。公益訴訟辦案組還發現,有的古建筑周圍自來水滲漏嚴重,長期滲漏將損害建筑物地基,嚴重影響文物保護工作。根據調查取證情況,公益訴訟辦案組依法對五原縣文化旅游廣電局和五原縣水利局公開送達了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并邀請縣人大代表現場監督。五原縣文化旅游廣電局和五原縣水利局代表現場簽收,并承諾按照檢察建議要求及時整改,依法全面履行職責。
此外,五原縣人民檢察院將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內蒙古河套灌區的保護與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通過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方式促進有關單位對灌溉工程系統治理,以訴的確認體現司法價值引領。通過兩年的努力,實現以個案辦理推動類案監督的良好效果。同時,以“公益保護”為核心積極建立了跨部門、跨區域協作機制,充分發揮“檢察長+河長制”重要協作作用,牽頭召開灌溉工程保護“圓桌”會議,將個案治理縱深推進,擴大至全域保護,以公益訴訟案件的“小切口”撬動了灌溉工程治理保護“大格局”。
下一步,五原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貫徹落實好上級檢察機關有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部署,以扎實的辦案成效體現檢察公益訴訟監督效果,為河套平原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五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