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金”,生態富民。6月17日,在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種植基地,深褐色的蓯蓉花點綴在成片綠色梭梭樹中,工人們攥緊手中的白色編織袋,小心翼翼地將穗狀花序上的種子收集起來。
“我們接種蓯蓉能防風固沙。”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均介紹,“基于20年防沙治沙實踐經驗,我們提出建設烏蘭布和沙漠‘光林藥牧’一體化生態修復模式,即空中光伏板(新能源)+地上梭梭林(碳匯林)+地下肉蓯蓉(中蒙藥材)+林下養畜禽(畜牧業)的生態修復模式,將光伏新能源與治沙工程、肉蓯蓉產業以及畜牧業四者有機結合。”
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種植基地
據了解,該公司實現了藥材種植、生產加工、技術研發、倉儲物流、互聯網營銷的全產業鏈發展,已有蓯蓉切片、蓯蓉茶、蓯蓉酒等多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目前,公司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就業增收。”魏均說。
我市各旗縣區還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促進林草中藥材產業迅速發展。
6月18日,記者走進杭錦后旗東風林場,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映入眼簾。梨樹下,中藥材射干的身影處處可覓,為這片林海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我們利用林場苗圃地、宜林地、林間空地,開展林下經濟中草藥種植試驗示范。幾年來,先后引種以皂角、酸棗、連翹、金銀花為主的木本類和以白芍、赤芍、防風、板藍根、射干為主的宿根類中草藥共29種,對比實驗篩選出適應本地種植的中藥材10多種?!?內蒙古得樂沃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員梅成偉告訴記者,“2023年,公司在經濟林的行間空地推廣種植射干150畝,現長勢良好,今年又在太陽廟農場推廣種植林下經濟中藥材射干、酸棗、防風等1000畝。”
滔滔林海,藥香縷縷。我市是自治區重要的中藥材原產地和主產地。立足烏蘭布和沙漠資源優勢,我市大力發展肉蓯蓉等荒漠中藥材產業。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天然梭梭林72萬畝、人工梭梭林52.7萬畝,梭梭接種肉蓯蓉面積約21.1萬畝,年產量為970噸,年產值約0.39億元。枸杞種植面積達3930畝,產量達2160噸。從事肉蓯蓉種植與經營的企業有24家,主要產品有肉蓯蓉禮盒、肉蓯蓉袋泡茶、肉蓯蓉湯燉料、肉蓯蓉切片等。烏蘭布和沙區引進中草藥企業40余家,主要種植甘草、鎖陽、黃芪、枸杞等,防風、桔梗等中藥材也正在進行試驗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