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單產提升工程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在種玉米的時候,要做到精細選種,精準提高播種質量和種植密度,不斷提升玉米單產,爭取年年有個好收成。”杭錦后旗頭道橋鎮聯豐村村民孫三平看著茁壯成長的玉米苗高興地說。
今年,杭錦后旗為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挖掘玉米增產潛力,增強玉米穩定安全供給能力,凝聚全旗人才力量,通過全過程培訓轉變農民觀念、高精尖團隊創新推廣種植技術、高投入研發培育新品種,帶動實現全旗玉米大范圍大幅度增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現在種地和過去不一樣了,還靠老辦法、老經驗,產量、品質就是不如人家用新方法的,按照專家說的科學種田,肥料、用水都少了不說,產量還增加了,是真不錯。”接受完培訓后,沙海鎮新紅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連衛忠頗有感觸地說。
春播前,杭錦后旗組織科技人員深入鎮、村與農民面對面,詳細講解“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的相關政策和關鍵技術,組織“三區”人才、科技“110”專家、科技特派員等技術人員,分階段、適時開展科技云課堂系列培訓。邀請各級領導專家召開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示范現場觀摩會,組織相關科技人員、玉米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參與,詳細了解玉米種植知識。在玉米生產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開展田間管理技術、玉米苗后除草作業、化控劑使用、玉米紅蜘蛛除治等方面的玉米單產提升技術。截至目前,已開展農民培訓會24場,現場觀摩會1場,田間指導30余次,受益群眾7500余戶。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為了能夠科學、規范做好玉米單產提升技術推廣,集成適宜河套灌區栽培的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我們集結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組成專業的團隊,提供技術保障。”杭錦后旗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杰介紹道。
依托“四級聯創”“科技小院”“院地共建”等專家團隊技術支撐,積極發揮自治區、市、旗推廣系統的隊伍優勢,組建由15名高學歷專家組成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專家團,加強與國家玉米產業體系蒙西試驗站、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自治區農科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協同合作,共同負責關鍵技術突破。10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組成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推廣專家組,形成“首席專家+技術骨干+農技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確保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落地推廣、技術服務到戶,技術要領到人,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我們將加快育種進程,為推進全旗種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創建國家級玉米制種大縣貢獻力量。”內蒙古西蒙種業有限公司科研人員陶昕擲地有聲地說。
投資3200萬元,建成集研發試驗、示范種植、加工倉儲、技術服務等多種職能于一體的科創園,以種業振興為核心,依托博士工作站和西蒙農業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玉米研究中心等知名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目前,已經研發選育新品種3~4個,推廣優良玉米新品種10個以上,取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43項,植物新品種保護權53項,研發成果西蒙6號獲得自治區農業豐收獎和科技進步獎。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端穩飯碗裝好糧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杭錦后旗將繼續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加強農業科技投入,加快科技研發腳步,才能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