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一場主題為“搶救烏梁素海,保護母親河,維護西北和華北地區生態安全”的高層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吸引了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國內知名專家以及挪威、瑞典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到會進行學術交流,并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搶救烏梁素海濕地的建議。
作為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工程,即使思路、目標和任務都已明確,技術支撐條件也已具備,但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僅靠當地政府的力量仍然難以完成,必須上升為國家生態戰略工程。
2011年7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抓緊開展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工作,提高生態補水保障程度,嚴格控制污染源。”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更首次提出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這標志著環境問題上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2015年,《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規劃》上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同年,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被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標志著烏梁素海將在污水處理、工業廢水排放、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受到強力監管,相關管理者也將被嚴格問責。
2016年3月,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被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伴隨著烏梁素海綜合治理的推進,巴彥淖爾市引黃河水,對烏梁素海實行人工生態補水,從2014年至2019年,利用總排干進行大規模生態補水總計達到21.5億立方米,年均補水5億立方米,治理的成效逐年顯現,但想僅靠補水達到綜合治理還遠遠不夠。
烏梁素海與渠系縱橫的河套灌區、黃河濕地、眾多湖泊共同構成了烏梁素海流域。烏梁素海流域的西部是浩瀚的烏蘭布和沙漠,南部是奔騰的黃河,東部是蔥郁的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是連綿的陰山山脈和遼闊的烏拉特草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和治理,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巴彥淖爾人認識到了烏梁素海流域是一個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烏梁素海的綜合治理問題盡管出在水里,但根源卻在岸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