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緊緊抓住數字創新這個牛鼻子,以數字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在數字經濟時代,要結合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多措并舉擴大數字人才基數、構建數字人才梯隊、提升數字人才質量,是發展數字經濟和提升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與數字經濟具有天然耦合性。作為數字時代的經濟新形態,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生產資料,以現代信息網絡、智能算法和算力平臺為勞動工具,以數字產業化為發展基礎,以產業數字化為應用場景,是我國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式。踏上新征程,我們要把數字經濟作為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戰略引擎,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強數字創新
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驅動力
根據《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3)》,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22年已超過50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愈發緊密。在數字經濟風起云涌的今天,數字技術的創新賦能、數字產業的創新增效、數字人才的創新發展、數實融合的創新深化,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動能。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就要緊緊抓住數字創新這個牛鼻子,以數字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性生產要素,并由此衍生形成數據生產力。不同于傳統生產力以資本、勞動、土地為要素,數據生產力是以數據、算力、算法為要素的新質生產力,具有智能、綠色、高效的特質。大數據產業作為以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新興產業,具備速度快、精度準、價值高等優勢,能夠最大限度激發數據要素潛能,推動生產力創新和發展,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激活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發揮數據要素非競爭性、非消耗性、零成本復制、邊際成本極低的優勢,驅動數據要素實現規模收益與范圍收益遞增。要推進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建立全國統一的數據格式、接口、存儲等軟硬件通用標準,提升數據供給質量,形成更加完整貫通的數據鏈。加快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持續加強數據開放共享,打破數據要素壁壘,使數據在流通中產生最大價值。
從制度層面保護數據要素產權。設立全國性的數據確權登記平臺,完善數據登記、交易和服務等通用規范,明確數據產權界定的實施辦法。加速制定數據要素的價值評價體系,明確數據要素的可信度、共享性和實用性等方面的指標,以便更精準地進行數據要素的評估和交易。持續監測和定期評估數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不斷改進和加強數據安全策略。
依托大數據優勢打好數字創新政策“組合拳”。要制定激勵機制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瘧?,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借助算法優勢頒布細則和方法指導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數字政府,運用制度機制保障數字貿易、數字物流、數字貨幣等新業態的迭代升級,通過“揭榜掛帥”努力實現更多企業“從0到1”的創新突破。
升級數字產業
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睌底之a業是數字經濟之本,也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依托和表現形式。在數字經濟時代,要結合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推動數字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完善數字產業生態,拓展數字產業應用場景,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前瞻布局未來數字產業,創建數字產業示范區,因地制宜布局數字產業發展空間,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數字畫像等前沿技術開辟經濟增長新賽道。要推進數字技術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加大投資力度,夯實大數據中心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數字產業對經濟的創新引領和提質增效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
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穩健轉型。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刻賦能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促進數實產業深度融合,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著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現代化數字信息技術、先進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優勢,促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平臺、政策服務引導等系統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助力傳統產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下實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升級改造,實現傳統產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工藝、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培養數字人才
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根本支撐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據統計,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缺口為2500萬至3000萬,且缺口仍在持續放大。面對數字人才緊缺局面,多措并舉擴大數字人才基數、構建數字人才梯隊、提升數字人才質量,是發展數字經濟和提升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創新數字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一體化數字人才養成體系,搭建“學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動共建的人才培養機制,把數字素養作為高等教育的常規學習范疇和考核要求,把跨學科數字創新作為科研機構的研究重點,把數字人才培育納入企業長效發展的規劃藍圖。加速制定數字人才評判體系,各行業協會要結合行業實際和經濟規律,牽頭制定出客觀合理的數字人才評判標準,并將其實踐運用于企事業單位選賢用人和培訓教育等環節。要完善人才評價和考核體系,樹立科學恰當的激勵機制,把數字素養作為職稱評定、業績考核、晉升晉級的核心指標,并且給予數字人才更多組織關懷和成長空間。
完善數字人才扶持機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積極落實數字領軍人才梯隊建設、科研團隊保障、管理模式減負等政策。依托大數據算力算法,著力打造體現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科技的現代化收益分配機制。致力推進勞動力市場數字化,提升人才服務能力,確保遠程通信和數據流通的順暢與穩定。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更加智能便捷利民,提高數字人才與數字企業的對接效率,保障數字人才暢通進入用人單位。穩定提升數字人才的工資和福利水平,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數字人才能夠在安定有序的生活狀態下卓有成效地推進數字創新,最大限度激勵數字人才各有分工、各施所長、各盡其責。健全引人用人留人長效機制,不斷加強現代化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的數字素養。
拓展數字人才國際視野。在全球數字人才競爭新格局下,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的本土數字人才,并不斷探索吸引國際化數字人才新路徑。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雙向發力,尊重國際數字人才發展和流動規律,提早布局數字人才“引進來”新路徑,自信步入全球數字人才競爭大舞臺。重點關注具備數據科學背景、AI算法知識、智能運營能力的數字人才,拓展他們的才華施展空間和職業發展路徑。著力打造數字人才一體化引進支持計劃,接續完善數字人才融入和引用體系。加速暢通國際高端數字人才流通渠道,打破國際數字人才流通障礙,對標國際規則和市場規則,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不斷開拓數字人才的視野、提升數字人才的國際合作能力。
?。ㄗ髡邌挝唬罕本┗ご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