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集中連片、整域推進”的要求,“十四五”河套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實施范圍集中在河套灌區永濟和義長灌域,規劃面積近298.9萬畝。建設內容包括渠道防滲襯砌、建筑物改造、泵站改建、排水疏通、信息化配套及其他工程等。項目實施后,項目區骨干灌排設施完好率達到90%以上,渠道襯砌率達到50.8%,建筑物完好率達到64.3%,工程實施范圍內灌溉保證率達到設計以上水平,信息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8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68,實現年工程節水1.48億立方米。
“十四五”河套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總投資18.4億元,預計完成渠道襯砌455.2千米,各類水工建筑物配套793座,完善量測水及監測設施409處,實現節水能力5億立方米。
在工程實施中,內蒙古自治區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強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確保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在50年以上。2022年,河套灌區“北方引黃大型灌區現澆鋼絲網片混凝土與保溫一體化襯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被水利部列為年度重大水利科技項目。
借助現代化改造項目實施,河套灌區加大對現代化改造工程實施技術的科技攻關力度,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行“1+4+13”(1個科技試驗中心、4個試驗站、13個科研基地)科研創新模式,全面梳理灌區現代化改造、灌排管理、“數字孿生灌區”關鍵技術研究等25個項目需求,積極與全國各大科研院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同時,河套灌區抓住(永濟灌域)被列入全國48處大中型灌區“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名單的契機,發揮河套灌區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優勢,堅持“自主創新”“解決實際問題”和“建必成、成必用、用必產生效益”的原則,加快“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充分應用和轉化灌區信息化建設成果,努力實現灌區信息測控自動化、數據傳輸網絡化、應用服務智能化、決策支持科學化、工程管理標準化,為提升灌區現代化改造水平提供信息化支持。
河套灌區還采取了多種舉措,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第一,堅持建管并重,積極推進灌區標準化管理,制定工程管理統一標準與規范,明確了責任主體,實現了水利工程由“重建輕管”到“建管并重”轉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