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月上河套川》獲第六屆內蒙古舞蹈大賽專業院團、院校組表演二等獎、創作三等獎;二人臺呱嘴《攻堅克難幸福來》獲2023年自治區曲藝大賽劇目二等獎;歌曲《都在歌聲里》獲自治區藝術“薩日納”獎……多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動搖,在創新文藝品牌、打造文藝精品、培養文藝人才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呈現出一派姹紫嫣紅的文藝新天地。
繁榮文藝創作
為繁榮文藝創作,我市先后制定出臺了文聯文藝精品創作工程實施辦法和文藝理論與評論建設工程實施意見等,積極引導全市文藝工作者緊緊圍繞歷史、民生、時代主題開展主旋律創作。
組織開展主題文藝創作。開展“家鄉喜事——總書記來了”主題文藝作品征集活動,在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目前已編發6期作品集,以文學藝術形式準確、生動地詮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考察巴彥淖爾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豐富內涵。認真落實“兩個打造”工作部署,在微信公眾號編發36期作品集。編輯出版了《內蒙古·巴彥淖爾攝影作品集》,生動展示了巴彥淖爾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產業發展、群眾生活。舉辦了“春涌河套”巴彥淖爾美術作品展,以美術作品突出獨具巴彥淖爾特色的文化符號和形象。在微信公眾號開設了“巴彥淖爾文藝重大選題”專欄,宣傳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果,講好巴彥淖爾故事。開展“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詩歌征集評獎、“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詩歌朗誦會。與北京市順義區文聯、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了“京蒙書法交流 共筑北疆文化”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書法聯展,加強兩地文化交流。
廣泛開展各類采風活動。承辦了“大地文心 文潤北疆”——內蒙古生態文學周作家采風活動,并編發了作品集。市作協開展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文學志愿服務進鄉村采風活動,后續又召開文學志愿服務進鄉村暨農民作家座談會。開展了“巴彥淖爾市高質量發展·我看身邊新變化”文藝采風活動,組成50余人的采風團,沿著我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的路線參觀走訪,引導文藝家創作宣傳我市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優秀文藝作品。
提升作品質量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也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而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
我市引導全市文藝工作者準確把握創作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創作,跟蹤服務重點作品,幫助提升作品質量。呂波入選中國作協2024年度“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名單。長篇小說《石吼》、詩歌集《彼岸圖象》被列為2023年度《內蒙古文學重點作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劉美霞、劉東的美術作品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術展,6人美術作品入選第十四屆內蒙古美術作品展,6人書法作品入選第五屆內蒙古青年書法篆刻展。十余幅攝影作品入展中國攝協、內蒙古攝影作品展。小品《鄉村新事》入選全國美麗鄉村優秀曲藝節目展演。歌曲《梨花開時等你來》參加“村歌嘹亮”內蒙古村歌大擂臺獲優秀作品獎。同時,努力提升辦刊質量,相繼編輯出版了《巴彥淖爾優秀文學作品集》《巴彥淖爾民間故事》《烏拉特民間故事》(蒙古文)《唱響巴彥淖爾金曲典藏集》《慶祝建黨100周年巴彥淖爾文學作品集》等,將《河套文學》《河套藝術》合為《河套文藝》,出版2期,編輯出版蒙古文刊物《陶茹格薩茹娜》6期。
此外,我市積極組織優秀作品參與各項扶持、評獎。第三屆全區民間手工藝精品展,我市入展16件作品,5件作品獲獎;組織申報2023年全市文藝創作生產專項資金,5個文藝門類15部作品獲得扶持,獎勵了14部自治區級獲獎作品;我市3幅攝影、美術作品入展“蒙古馬精神——內蒙古美術攝影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匯聚人才力量
聚賢育才,萬木爭春。為更好地給文藝工作者提供服務,我市創新工作手段,積極主動作為,出臺文藝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意見,組織開展學習交流,提供優質便利的文藝研習、交流及展示場所,強化了文藝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
我市舉辦河套文藝大講堂2期,線上線下結合,擴大培訓覆蓋面;選派文學、評論、舞蹈、民間文藝等門類的優秀文藝工作者參加自治區文聯相關專業培訓20余人次,選派各協會會員參加魯迅文學院、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等各類文藝培訓班,讓文藝工作者走出去參與學習交流,增強本領、拓寬視野、提高素養,同時邀請知名藝術家到我市開展專題講座、采風、寫生、交流活動,提高我市文藝工作者創作水平。我市還建成了文藝家之家,可供舉辦小型展覽、座談會、創作研討會等,增強了文藝工作者的凝聚力。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為實現我市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