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自幼喜歡朗誦藝術。”退休后,參加各種朗誦活動需要介紹誦讀者時,我的第一句介紹就是這一句。對朗誦藝術的喜愛,是媽媽從小引導我的。
上世紀50年代,媽媽在五原縣廣播站工作,既是編輯又是播音員。那時縣城街頭電線桿上都掛著高音喇叭,縣里的新聞、信息都是從大喇叭上發(fā)布的。我和小朋友們在街頭玩耍,只要大喇叭響起,我就會停止玩耍認真聆聽?!拔逶h人民廣播站,現(xiàn)在開始廣播。我是播音主持衛(wèi)星……”每當聽到這句時,我就會驕傲地告訴小朋友:“衛(wèi)星是我媽媽,這是我媽媽在說話?!?/p>
為了媽媽工作方便,我們家就住在廣播站院里,我也因此很早就開始接觸播音誦讀。我一直對媽媽的工作充滿了好奇,總想進媽媽的工作室看看。有一天,媽媽工作不忙,就把我領到她的工作室。里邊有許多廣播設備,媽媽一一給我作了介紹。媽媽說:“有些內容需要直播,通過工作臺及時直接播送出去,而有些內容需要先編好,錄音制作后再播放,這叫錄播。來,你試試,你先說一段話然后唱一首歌,我們把它錄下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稍作準備,開始了平生第一次錄音:“五原廣播站,現(xiàn)在是少兒節(jié)目時間,請聽五原幼兒園的小朋友唱一首歌?!闭f完我就開始唱,又緊張又興奮。唱完第一段,媽媽按下停止鍵,并把錄下的內容播放給我聽。聽了自己的聲音和歌聲,我感到特別有意思。從此,我對播音誦讀產生了興趣。
那時,晚上寫完作業(yè),媽媽忙完了家務,便會給我們講故事、讀書。媽媽先讀一段,然后就讓我們讀。媽媽的聲音那么溫情、潔凈、生動,我努力模仿她。我們每讀一段,媽媽就會認真作點評。等我們讀完書后,火爐里烤的土豆也熟了。媽媽把土豆扒出來,分給我們。帶著閱讀的喜悅,吃著烤得焦黃、溢滿香味的土豆,那是我永遠難忘的美好時光。
更讓人難忘的是夏日小院聯(lián)歡會。媽媽是導演、策劃,聯(lián)歡會不定期舉辦。我是聯(lián)歡會的主持人,二姨放暑假回來則由她擔任。媽媽會把姥姥全家接來和我們一起聯(lián)歡,一大家子十來個孩子。有時鄰居家的孩子也會參與進來。大家吹笛子、拉二胡、彈三弦、唱歌,各顯其能,好不熱鬧。每次聯(lián)歡,我的主要節(jié)目就是朗誦,朗誦內容包括課文、古詩詞和媽媽領我們讀過的作品。
上小學、上初中、進軍營、上大學,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留下了積極參加朗誦活動的深刻記憶。
記得上中學后,有次市里舉辦文藝匯演,老師根據我朗誦的特長,讓我和一位女同學表演節(jié)目——對口詞《煤礦工人心向黨》。對口詞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兩人表演時接得要快、對得要響亮,非常提氣,很受歡迎。我們的表演很成功,并獲得二等獎。那是我第一次登上市級舞臺,既興奮又緊張。“黃河岸邊紅旗揚,煤礦工人心向黨”,節(jié)目的第一句詞,至今我還記得?;丶液?,媽媽滿臉喜悅,她摸著我的頭說:“我的兒子不簡單,好好努力,爭取登上更大的舞臺?!?/p>
那時,媽媽已被調到礦務局機關黨委工作。當時礦務局分配來一批大學生,不僅專業(yè)能力強,還多才多藝。為了給這些年輕人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媽媽組織他們排練話劇《年青的一代》。他們排練時,我放學做完作業(yè)就去觀摩,從此迷戀上了話劇藝術。排練成功后,他們在礦務局機關進行了首演,備受好評。為了活躍礦區(qū)文化生活,局里決定《年青的一代》劇組到各礦巡演,媽媽是領隊。恰逢放暑假,那段時間媽媽都帶著我。我天天看演出,并認真學習模仿,一些角色的臺詞我都會背了。我多次對媽媽說:“長大了我也要演話劇!”媽媽笑著說:“好呀,好好學習,努力就能成功?!?/p>
那幾年,市里和礦務局經常舉辦展覽,需要講解員,有人推薦了我,媽媽也積極支持我參與。我連續(xù)參與了三個展覽的講解,講解員大部分都是女的,男的就我一個,前言、結束語及一些重要部分都安排我去講。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極大地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我有了講解情結。我記得,每個展覽準備講解詞時,媽媽都要先聽一遍,然后從字詞、語調、舉止、儀表等方面,給予我具體細致的指導。
朗誦藝術可以修心養(yǎng)性,讓我受益無窮。母親告訴我,朗誦是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聲發(fā)自于心。一定要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素養(yǎng),多讀書,讀好書。讀懂作品,才能很好地表達作品,才會有好聲音。
是母親教會我熱愛藝術,不斷追求生活中的美。母親那溫情、潔凈、生動的聲音永遠在我心里,永遠鼓舞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