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藍圖繪就征鼓響,揚帆破浪正當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巴彥淖爾日報今起開設“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欄目,反映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展現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積極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精神面貌,報道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硬質小麥示范園機收現場 本報記者 丁寧 攝
今年,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硬質小麥示范園迎來大豐收。該示范園種植小麥1.04萬畝,輻射周邊村組種植小麥5萬畝,統一種植“巴麥13號”品種。狼山鎮光明村八組村民李新明說:“今年我種了65畝‘巴麥13號’小麥。這個品種的小麥顆粒飽滿、產量高。”
市農科所研究員閆文芝說:“‘巴麥13號’是西北春麥區國審中優質強筋品種,適合在內蒙古、寧夏、甘肅等西北地區種植。該品種產量高,2017年推廣以來,在我市平均畝產1000斤以上,較主栽品種‘永良4號’畝增產100斤以上,2023年創造內蒙古小麥高產紀錄畝產1366.82斤,是小麥單產提升首選品種。”
對狼山鎮“巴麥13號”萬畝示范片的20余位農戶進行的回訪顯示,“巴麥13號”畝產在1100~1200斤,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認可,也進一步激發了種業企業運營該品種的熱情。
今年,杭錦后旗的9.87萬畝小麥也迎來了豐收。雙廟鎮繼豐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剛介紹:“我們今年種植了‘巴麥13號’和‘永良4號’,并對全村的小麥生產進行全程的技術指導,進行了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每畝能比往年增收1000元左右。”
近日,市農科所與西蒙種業公司聯合在臨河農場舉辦“巴麥13號”小麥品種的經銷商觀摩會,西北地區部分經銷商和“巴麥13號”選育團隊成員等參加。經銷商們紛紛表示將加強與西蒙種業公司的合作,進一步加大“巴麥13號”小麥品種的推廣力度。
此前,內蒙古小麥產業技術創新推廣體系巴彥淖爾綜合試驗站和內蒙古優勢特色小麥育種聯合攻關團隊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舉辦“巴麥13號”小麥品種訂單推廣暨田間觀摩培訓會,以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配套集成與示范推廣,助力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通過田間觀摩發現,“巴麥13號”長勢明顯超過“永良4號”。經現場抽樣對比,“巴麥13號”平均比“永良4號”多3~4個小穗,穗粒數平均多8~10粒。在當地“巴麥13號”小麥套麻子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下,畝收入可達4000~5000元,較常規種植畝增收3000元左右。觀摩培訓現場,相關合作社及企業簽署了10萬斤“巴麥13號”訂購合同。
據市農科所小麥研究室主任楊蕾介紹,“巴麥13號”育成以來,課題組一直采用三圃制繁原原種,為種子企業提供合格的原原種,從源頭保證種性不退化,在種子質量方面給經銷商吃下了定心丸。
據了解,“巴麥13號”是由市農科所和兆豐小麥產業化研究院合作選育的本土優質蒸煮類專用小麥品種,是“十三五”期間西北春麥區僅有的3個國審品種之一,入選自治區十大農牧業科技成果。該品種在產量、適應性、抗病性、加工品質及營養品質方面全面超越河套小麥傳統品種“永良4號”,成為新一代河套小麥品種的引領者,我市對其大力支持和重點推廣。
“今年是種業振興行動由‘三年打基礎’向‘五年見成效’轉變的關鍵之年。目前,‘巴麥13號’已在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大面積示范推廣。今后,我們要繼續加大農牧業科技成果研究投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市農科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