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甘其毛都口岸“十二進七出”智能卡口處,一輛輛滿載煤炭或銅精粉的貨車有序排隊依次入關,平均每輛車僅需十幾秒鐘即可完成過卡。
與此同時,淖爾中慧監管場所里,一輛輛AGV無人駕駛車從蒙古國AGV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出發,吊裝上裝滿煤炭的集裝箱后,沿著指定路線自動導引有序通關。中央控制室內,操作員監控著整個流程,在正常流程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所有的智能AGV車輛都是通過磁釘導航定位,按照預設好的規劃路徑運作。整個專用通道內共鋪設了6000枚磁釘。”指著電腦上粉色的運行軌跡,淖爾寶慧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鵬告訴記者。
7月5日,內蒙古淖爾中慧物流有限公司(淖爾中慧AGV智能通關及海關監管場所)開始試運行,蒙古國與我國的AGV園區間的跨境通道也正式開通。“目前,我們監管場所內的機械設備還在調試中,預計10月正式運行。”內蒙古淖爾中慧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博說。
作為全國首個陸路口岸AGV無人駕駛跨境運輸項目,甘其毛都口岸AGV跨境運輸業務涵蓋貨物進出口、智能通關、倉儲管理等全方位服務。AGV專用通道全長4.7公里,路寬16米,為雙向四車道,由“兩進兩出”智能卡口和專用道路構成,通過配套專用通道和智能通關系統,實現口岸跨境運輸的無人駕駛和智能通關。
淖爾寶慧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鵬說:“專用通道上的AGV配有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實時交通狀況提供最優路線。遇到運行路線擁堵,系統便會重新規劃。除了無人駕駛、自動導航、路徑優化、主動避障外,AGV車輛還能自主診斷故障、監控電量,是工作、‘生活’都能夠自理的‘優秀員工’。目前,我們有60臺AGV車輛,每臺車額定載荷70噸,重載最高時速18千米,空載最高時速可達25千米,過貨量預計可以達到每年1000萬噸。”
如此智能化的場景,讓人很難與30多年前只有兩頂蒙古包的甘其毛都聯系起來。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我市烏拉特中旗境內,北接礦產資源富集的蒙古國南戈壁省。這里早在明朝中葉就有布帛易馬式的邊民互市;1989年搭起兩頂蒙古包,被辟為中蒙邊境貿易臨時過貨點,進口皮張、絨毛和肉食品等畜產品,出口日用品;2009年實現常年開放后,過貨量連年“井噴”,成為蒙古國優質煤炭、銅精礦入境我國和我國綠電輸蒙的能源走廊。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甘其毛都加快通關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實施貨運通道改擴建工程,推廣集裝箱、雙掛車運輸進口礦產品,新建保稅倉庫、環保煤棚等監管作業場所,建成原煤專用通道、“十二進七出”貨運通道等。
從“兩頂蒙古包”到“開放橋頭堡”,從邊境貿易臨時過貨點到中蒙能源大通道,口岸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和區域優勢發展壯大,過去的邊陲小鎮實現大變樣。
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才能不斷提升口岸經濟發展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我們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甘其毛都口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甘其毛都口岸管委會副主任賀其葉勒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