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干部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戰風沙、抗鹽堿,展開了大規模造林治沙,營造起長308華里、寬 350米~400米的大型防風固沙基干林帶,累計完成生態建設762.8萬畝,有效遏制了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綠進沙退”的良好態勢。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堅持與弘揚“三北精神”,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防沙治沙重要指示要求變成具體行動和美好現實。
堅持系統觀念,構建防沙治沙新格局。70多年的防沙治沙實踐讓巴彥淖爾市認識到,沙漠與其他生態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是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治沙、護山、節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協同推進,形成生態要素間相互依存、整體聯動、系統修復的綜合治理新格局;必須堅持全局視野,強化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的區域聯防聯治,全面實施區域性系統治理項目,提升治理的整體效果;必須堅持規劃引領,嚴格管控國土空間用途,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整合分散在發改、林草、農牧、水利、自然資源等各領域的資源力量,加快推進“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草原休養生息、湖泊濕地保護、生態補水及專用通道、河套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等重點生態工程,以林草網格鎖沙,以河套平原防風,以湖泊濕地涵水,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努力把烏梁素海、新華林場等防沙治沙的重要點位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全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堅持科技引領,推廣運用防沙治沙新技術。在70多年的防沙治沙過程中,巴彥淖爾市探索總結出了荒漠原生樹種造林、高壓水打孔造林、冷藏苗避風造林等技術,形成了許多有地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模式,如以自然保護地為基礎、風沙育草區為前沿、防風阻沙區為關鍵、農田防護林網為核心、光伏治沙區為牽引、科技引領區為支撐的防沙治沙“磴口模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