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價值目標,是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
□薛志芬 曲展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并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之一。深入貫徹這一重大原則,必須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須堅持改革為了人民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除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無產階級政黨沒有自己任何的私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完成這一光榮的歷史使命,就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這一切都要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改革是黨的主張,亦是人民的要求。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改革就會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這就決定了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要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做到無論推進什么領域的改革,無論改革推進到哪個階段,都要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通過改革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須堅持改革依靠人民
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沒有人民的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改革開放事業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輝煌成就,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謀劃發展,最了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群眾;推動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眾。改革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必須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潛力和聰明才智,人民群眾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實踐,反映著社會發展趨向,體現著社會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我們黨歷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終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正是因為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我們的事業才能不斷保持與時俱進的活力。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就要尊重實踐、尊重創造,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統一,大膽探索、勇于開拓,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就要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營造激勵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建立健全創新激勵機制,打破一切阻礙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把蘊藏于人民群眾中的無窮創造力充分激發出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就要及時發現、總結、概括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形成的新鮮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更好地指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實踐。
必須堅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題中之義。共享理念的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價值目標,是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發展的方向就是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僅是由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也是由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決定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真正做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必須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做大做好“蛋糕”,還要切好分好“蛋糕”,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們不能等實現了現代化再來解決共同富裕問題,而是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必然是人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升、精神世界不斷豐富的過程,是不斷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主動地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基礎,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讓每個人都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更高境界。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也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緊緊依靠人民,從人民的實踐創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就能夠匯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作者單位: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