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2024年,臨河區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零散分布的“散田”變成集中連片的“良田”,努力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初秋時節,走進白腦包鎮十大股村,大片大片的向日葵隨風搖曳,長勢喜人,在陽光下閃耀著金黃的色澤。
“我們項目區基礎條件差,土地鹽堿化嚴重,灌渠、排水、橋涵口閘等農田設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損,農戶種的地也都東一塊西一塊,大機器根本進不來。”看著整片的向日葵田,十大股村黨支部書記賈臨河內心感慨不已。
借著《農業農村部關于支持開展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灌區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政策的東風,今年十大股村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打破原有的土地結構,重新開挖灌水渠、排水溝,修路造林,全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共13000畝,涉及到3個村組,項目于 2024年1月開工,4月中旬土地改造完成,目前僅余少量道路鋪砂工程仍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白腦包鎮中心村也在今年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其中最有亮點的就是新建的引黃澄清水肥一體化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171萬元,占地13畝,蓄水量2萬方,可以滿足1000畝農田滴灌用水。“這個項目主要是利用團結支渠作為補水渠道,新建一座黃河水澄清調節蓄水池,把黃河水經過蓄水池第一次澄清,并在蓄水池岸邊建設水肥一體化泵站,通過前置過濾器、離心過濾器和疊片過濾器三重過濾,蓄水池的水就能通過輸水管道輸送至田間進行灌溉了。同時我們還配備了智能APP控制系統,將灌溉區內所有地塊進行了編組,可實現精準自動化灌溉,省水省人工。”中心村黨支部書記楊擁軍介紹。據悉,該項目實施后可實現畝均節水25%,節肥、節藥30%,節省人工50%,增產15%,畝均增收400元以上。
與此同時,今年,雙河鎮積極推動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4萬余畝,涉及全鎮5個村組。“為了不耽誤農時,我們在春節前就把規劃、設計這些做完了,年后直接機械下地施工作業,通過近幾年陸續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們對土地重新規劃、重新分配調整,逐步實現一戶一塊田,甚至一村一塊田的目標,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滿足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也為實現國家糧食安全、‘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戰略作貢獻。”雙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呂波介紹說。
據臨河區農牧和科技局水利高級工程師劉冬介紹,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基本實現了“增地增收、降低經營成本、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水利用率”的目標效果,解決了土地以前分散化碎片化的問題,畝均節約成本50~80元/畝,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縮短了灌溉時間,實現了節水目標。改造后預計可增加播種面積2.5%左右,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畝均增產10%左右,土地流轉價格畝均增長300元~500元,當地農戶預計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2024年,臨河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8.91萬畝,其中新建4.5萬畝,改造提升24.41萬畝,涉及雙河鎮、干召廟鎮、狼山鎮、烏蘭圖克鎮、白腦包鎮、新華鎮六個鄉鎮。項目改造中,臨河區堅持整村連片推進,10萬畝以上集中連片區1個,4萬畝以上集中連片區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