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當日歷翻至秋分這一天,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
稻穗彎腰、玉米金黃、瓜果飄香……內蒙古大地處處是喜悅的豐收圖景,各地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農牧民歡歌笑語喜慶豐收。
這是五谷豐登的歡歌,也是欣欣向榮的勝景。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以“學用‘千萬工程’ 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不僅是一場慶祝豐收的盛宴,更是對“三農三牧”工作重要性的深刻彰顯。
豐收節里話豐收。“中國農民豐收節”內蒙古主會場活動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區舉行。舞臺上,《豐收中國年》《開鐮儀式》《歡慶豐收》《俺是農民》等“鄉土味”濃郁的節目輪番上演,唱出舞出農牧民共享豐收的喜悅;舞臺下,稻田美食展、稻田攝影展、稻田音樂會、稻田旗袍秀、時裝展、稻田趣味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活動精彩上演,多角度展現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扎賚特旗是“興安盟大米”主產區。2023年,內蒙古水稻最高單產紀錄產生在扎賚特旗好力保鎮水田村項目示范區。扎賚特旗2024年水稻種植面積達到69.5萬畝,占興安盟水稻種植面積的60%。
不同的收獲,同樣的幸福。內蒙古沃野田疇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豐收節成了農牧業的嘉年華、農牧民的歡樂節、文化的大舞臺。
烏海市海勃灣區也熱鬧非凡。9月20日,在千里山鎮王元地村,舞蹈《大豐收》、三句半《頌非遺慶豐收》、舞空竹《歡天喜地慶豐收》等精彩節目先后上演,獲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歡快的舞蹈舞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喜慶的音樂奏響了豐收的贊歌,展現了烏海“新農人”的時代風采。在農副產品區,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新鮮亮相。顆粒飽滿的葡萄、香甜軟糯的玉米、熱氣騰騰的饅頭……吸引著游客紛紛駐足品嘗。
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9月21日,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特色產品展銷、鄉土特色美食品鑒、農民趣味運動會、政策宣傳服務、新能源汽車和家電下鄉等豐收節系列活動陸續開展,農牧民共享農牧業發展的新成果、鄉村振興的新成就。
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農牧民慶豐收、曬豐收的節日,也是全社會享豐收、助增收的平臺,更是把社會和市場的積極性、創造性轉化成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紐帶。
在慶祝豐收的同時,全區各地通過舉辦特色農畜產品展銷會、電商平臺助農直播、惠農惠牧政策宣傳、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介等多種方式,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和消費熱潮,促進群眾增收。同時,通過組織鄉村特色濃郁、農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傳承和弘揚農耕文化中的時代精神,激發農牧民群眾的創造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豐收的故事還在繼續,耕耘的步伐不會停歇。放眼內蒙古大地,秋糧收獲已經漸次展開,希望在田間地頭生長,喜悅在糧倉充盈間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