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就進了城,離開土地好幾年了,每每秋收季節回到村里,看到人們忙著收割葵花,總會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關于葵花的一些往事。那時候還沒有機械化,種植、管理、收割、脫粒全憑人工,也沒有改良的好品種,產量很低,一畝地的產量也就二三百斤。但除了種葵花,農民很少有其他經濟收入,種葵花就成了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種植葵花對土地條件要求不是那么嚴格,輕微的鹽堿地對它生長影響不大。河套地區土地肥沃,水肥充足,日照時長,很適合葵花的生長,葵花就成了主打產業??梢哉f,只要是農民,沒有不種葵花的。自包產到戶,我家也是年年種葵花,種了幾十年。這里邊,有苦有甜,有累也有樂。
那時候我還是民辦教師,地里的營生基本全靠妻子一個人。因是剛從外地來到后套,又剛成過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兩手空空,農具牲畜都沒有。秋天拉葵花,總得有輛毛驢車,即使沒有毛驢,有車人拉也行??晌沂裁匆矝]有,只好瞅人家的空閑借著用。莊戶人要干甚都干甚,這樣東借西借也不是辦法。妻子去求娘家,娘家心疼女兒,就把一輛毛驢車送給了我們,當然沒有毛驢。那是一輛很小的平板車,車軸軸距很窄,車箱也不大,裝不下多少東西。有了這輛平板車,方便多了,雖然人拉有點兒累,起碼不用借別人的了,那種借車之前的猶猶豫豫和吃了閉門羹的無奈,再也不用體會了。妻子一個人割下葵花盤,放成一小堆一小堆,曬個兩三天,葵花盤也就沒了多少水分,拉起來就輕多了。裝在盛過化肥的袋子里,等我放學后或禮拜天,兩個人裝車往回拉。
到了晚上,我們坐在院子里,一人拿一根小棍,啪啪地捶葵花。有月亮的晚上最好,滿院銀輝,邊捶邊聽收音機,哼著歌,或與妻子說這說那,計劃著賣了葵花置辦什么東西,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沒有月亮的時候,窗臺上點一盞煤油燈(那時還沒通電),一直捶到深夜。捶下的葵花子再吊到房頂上晾曬,常常忙到半夜。
兩年后,我用賣了葵花子的錢,買了一頭毛驢。有了毛驢,拉起葵花來就更方便了。只是我工作忙,趕車的營生就靠妻子了。妻子種地也是個能手,是真正的半邊天,稱得上女漢子,比我這個半工半農的大男人也厲害。種葵花,鋤葵花,施肥,淌水,收割,拉運,脫粒,樣樣精干。有了毛驢,妻子拉葵花就不等我了。割葵花,裝袋子,套車,裝車,趕車,卸車,她一個人包了。前邊說過,我這輛毛驢車車軸窄、車箱小,裝上袋子走起來一晃一晃的,很不穩當,稍不注意就會翻車,人拉還能小心翼翼把持住,牲口拉就不行了,過個地堰,有個小坑或高圪梁,稍有不慎,崩,車翻了!于是只好重新裝車,有時反復兩三次,氣得妻子一邊罵一邊抹眼淚。這還不算,多年的老舊輪胎,有時候走著走著,不是沒氣了,就是啪一聲爆胎了!這可咋辦?能咋辦?為了保住車胎,卸胎唄。停住車,兩手使勁扒,一個女人,能有多大勁?怎么也扒不下來。這個時候,多盼望有個人來幫一下啊??勺箢櫽遗危膊灰妭€人影。焦急中,突然想到了拴毛驢的鐵錐,用鐵錐撬下輪胎,只剩下瓦圈,繼續往回拉。沒了輪胎,毛驢拉著費勁,人也費勁,氣得妻子說,明年再也不種葵花了!話是這么說,可到了第二年,說過的話早忘了,又種上了,比上年種得還多。
后來有了改良的葵花種子,產量逐年增加,由原來的每畝二三百斤增產到五六百斤,價格也逐年提高,種葵花的勁頭更高了。
種了幾年葵花后,我開上了四輪車,鳥槍換炮。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從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到手握存款生活富裕,從住土房到進城買上樓房,這都有葵花的恩賜。
現在我雖然不種葵花了,但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看著藍天下那泱泱的綠色葵海,聞吸著濃濃的沁人心脾的葵香,一種莫名的感慨就會從心底升起,一波莫大的愉悅就會漾遍全身,只覺得呼吸通暢,心神飛揚,突然腦海里就冒出一句:葵花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