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理念更新轉變、審判質效不斷提升、隊伍面貌持續向好……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推動審判執行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巴彥淖爾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把牢把穩政治方向
在學思踐悟中筑牢政治忠誠
一直以來,全市法院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切實做到黨委有部署、法院能跟進、司法有保障。
全國強化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研討會在我市召開
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抓手,加強思想淬煉,鑄牢政治靈魂,教育引導廣大干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持續鑄牢一條主線。深入落實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任務要求,大力強化牧區巡回法庭建設,為各族當事人提供訴前調解、語言翻譯、法律咨詢等司法服務。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法治教育,4個基層法院被評為市級、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聚焦“五大任務”
在擔當履職中展現司法作為
司法為民守初心,踐行法治擔使命。近年來,全市法院努力提升辦案質量和司法水平,堅決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兩級法院年均受理各類案件66000余件,法官人均辦案近220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常年保持98%以上,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依法懲治犯罪,筑牢安全穩定屏障。全市法院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審結一批上級交辦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典型辦案經驗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評價和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高院充分肯定。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審結李某某等11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始終保持反腐敗斗爭高壓態勢,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犯罪,依法審結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包商銀行”系列犯罪案件。全力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集中審理宣判12件28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堅決鏟除電詐土壤,構筑全民反詐防線。
踐行綠色司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一湖兩海”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關于加強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聯動機制的意見》,成立烏梁素海環境資源法庭,承辦全國強化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研討會,全市法院38個“三北地區”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案例得到上級法院高度肯定和積極宣傳。全面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聯合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九地中級法院共同構建司法保護框架協議,與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共同打造黃河流域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以司法智慧和力量服務生態環境資源保護。
法院開放日活動
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建設。圍繞新能源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和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法官進企業活動,解決企業實際難題,2024年涉企案件平均辦案時間減少23天,近萬個企業及其他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持續深化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改革,印發《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刑事司法協作配合工作的意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行政執法銜接工作機制》,為“天賦河套”區域品牌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積極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強化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加強與依法治市辦溝通聯絡,及時報送案件排期開庭情況,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建立府院常態化聯絡機制,邀請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單位人員旁聽庭審、見證執行。聚焦行政管理、執法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印發《行政審判白皮書》,及時向有關行政機關發送司法建議,并形成行政訴訟案件專項報告,助推全市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
圍繞公平正義目標
在為民司法中砥礪法治初心
全市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把公平正義送到人民群眾手中。
切實保障民生權益福祉。2024年上半年,全市法院依法審結醫療、就業、住房等涉民生案件1283件。全力促進家庭關系修復,通過疏導情緒、調和關系,妥善化解婚姻家事糾紛,調解率達67.1%,1708件家事案件經調解后撤訴,助力打造和諧家庭。用心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選派干警擔任126所學校法治副校長,舉辦法治宣講108場。扎實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幫助566名勞動者追回854.9萬元勞動報酬。深化“有信必復”,落實“接訴即辦”,全市法院涉訴信訪回復率100%。充分體現司法人文關懷,為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當事人及時予以司法救助,把司法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
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自誠信建設工程啟動以來,全市兩級法院堅持以司法公信提升為抓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將誠信理念貫穿于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切實推進誠信工程落地落實。截至2024年8月底,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50199件,辦結40082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達97.8%,呈現審判執行質效持續向好、司法公信顯著提高、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尊法守信格局初步形成的良好局面。同時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實施信用修復專項活動,失信被執行人同比下降22.1%。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完善多元解紛機制的工作意見》,2023年聯合人民調解、工會調解等組織訴前調解案件16280件,調解成功率89.1%。不斷擴展多元解紛覆蓋面,構建“人大代表+法院”“政協+法院”調解新機制,選聘75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特邀調解員,成立14個調解工作室,有效分流化解矛盾糾紛。
堅持主動擔當作為
在守正創新中提升工作質效
質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全市法院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司法質效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司法為民提檔升級。推行訴訟服務中心和執行事務中心集約辦理模式,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法院辦理線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12342件,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全面鞏固。深化互聯網司法,網絡調解8525件、線上鑒定811件。加強審務信息化建設,成立電子掃描中心,所有文書材料及時轉化電子文檔,實現歸檔審判執行卷宗線上調閱。
審判管理系統優化。探索團隊化管理模式,院庭長帶頭辦案,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和指導作用,為全體法官作出了表率,帶動提升了法官辦案的積極性。加強審判監督,以“閱核制”為抓手,落實院庭長監督管理責任,嚴把案件裁判質量關。全面推行“訴前鑒定”機制,審判案件用時同比減少28.9天。
司法公開持續加強。持續深化裁判文書公開、庭審直播公開、審判流程公開、執行信息公開等陽光司法項目,實現審判執行全要素全流程依法公開,讓陽光下的正義可觸可感。
基層基礎不斷夯實。堅持把“脫薄”工作作為全市兩級法院全面進步、整體提升的有力抓手,牢固樹立重基層、強基礎的自覺,從思想引領、責任壓實、理念轉變、素能提升等多方面發力,更好夯實基層基礎,實現“脫薄”向強,持續提升基層審判工作現代化水平,扎實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全市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上彰顯新擔當。聚焦辦好兩件大事,服務保障“六個工程”,全面建設“五高五區”,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推動司法辦案提質增效上樹立新標桿,在鍛造過硬法院鐵軍、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上勇當排頭兵,奮力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為現代化巴彥淖爾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