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促進學校黨建工作與特殊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為重點,深入踐行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推進學校發展中的政治保障和引領作用。
今年,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認真落實黨支部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以及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責任制。緊緊圍繞“強政治、強作風、強作用、優職能、優隊伍”的工作目標,構建黨建工作與特殊教育業務工作同籌劃、同部署、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切實推動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聚焦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學校針對領導班子建設、課程建設、制度建設、資源優化、師資提升等,面向全體師生及家長廣泛開展調研。
黨支部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為重點學習內容,對照學習安排,依托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以領導班子帶頭學、黨員干部自覺學、全體黨員認真學,采取講黨課、集體學、自學、交流學、培訓學等方式,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談認識、談體會,形成真學、常學、深學的濃厚氛圍,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同時,持續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深化民族團結法治宣傳教育,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有機融合,構建有形有感有效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
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干部爭當愛崗敬業模范;持續推進“雙培養”工程,把8名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成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把5名青年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骨干;組織19名在職黨員到居住社區報到,嚴格落實“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制度,深化黨建引領,強化服務意識。
成立孤獨癥實驗班。根據社會殘疾兒童的發展趨勢和家長的需求,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學校率先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孤獨癥實驗班,專門針對孤獨癥兒童開展康復教學,班額設置7名,配備3名專業教師跟班管理班級兼專職教學。目前,孤獨癥班級管理、日常教學工作運行正常,得到了市教育局及社會各界和家長們的高度關注。下一步,學校仍會將其作為重中之重,及時跟進,重點從孤獨癥班級課程標準體系的建設方面下功夫,并從孤獨癥兒童的集體教學、個別化教學方面同步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充分發揮特殊教育的骨干示范作用。
持續開展“送教(康)上門”常態化服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將特色黨建活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立“筑愛圓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通過制定詳實的“一人一案”教育教學計劃,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生初次評估、二次評估、教學計劃,教學記錄及家長反饋意見等,先后為全市7個旗縣區80多名重度殘疾孩子提供志愿送教(康)上門服務。2023年,學校送教上門課題“常態化開展我為特殊兒童送教(康)上門活動”研究獲得自治區課題組“我為群眾辦實事”一等獎,獲得巴彥淖爾市“我幫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二等獎。送教工作受到了送教學生家長及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形成了全市幫扶助殘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融合教育再突破。學校在全市創新開展融合教育合作交流,牽頭組織聯合臨河地區有資源教室和隨班就讀的5所中小學校共同啟動了普特融合教育“結對幫扶”常態化活動,先后在教育科研、教學管理、教師培訓、學生研學等方面進行深度研討、資源共享,對推動建立全市高質量特殊教育發展體系具有積極意義。融合幼兒園按照每8名健全幼兒安置1名特殊幼兒的融合模式,利用合適的康復訓練輔助器具,對幼兒進行學前康復教育干預。2023年,該校1名黨員教師榮獲教育部首屆全國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殊榮;5名教師獲得全市首屆特殊教育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融合教育案例一、二等獎。與市職業學校開展烹飪專業幫扶職特融合教育,每周利用三節課時間跟課學習、跟崗實踐,讓特殊學生在融中學、學中融,為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將聚焦堅強堡壘“模范”支部創建工作,積極開展“亮職責任務、曬工作成效、比貢獻擔當”的“亮曬比”活動,強化校園意識形態工作,推動特殊教育服務管理和教育教學提質增效,努力辦好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