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仁原名劉遠志,1902年生于河北獻縣。1911年家鄉遭水災,劉進仁跟隨家人逃荒到三盛公,并入教會學校讀書,畢業后留校任教。他親眼目睹外國傳教士欺壓教民和百姓的專橫跋扈行徑,對教會十分憎恨。
劉進仁
1924年,劉進仁考入歸綏西北職業學校,在進步教師的影響下接受了五四運動新思想。他將在三盛公的見聞和經歷寫成《河套天主教小獨立王國》一文,在北京上海等地雜志上發表,引起很大反響。
1925年,劉進仁考入歸綏中學,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并在綏遠學生聯合會中負責交際股的工作。同時,積極參與組織“反基督教大同盟”,創辦工人夜校,在夜校講授政治課。五卅運動爆發,全國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高潮,劉進仁積極參加了歸綏的反帝示威大游行等活動。是年暑假期間,劉進仁回到河套,宣傳五卅運動。受其影響,蠻會天主堂小學教員李春秀和王汝賢發動了與比利時籍神甫林允中的斗爭。二人也因此被學校除職。
1926年1月,劉進仁結識了共產黨員、歸綏縣共青團支部書記路作霖,并在其引導下閱讀了《什么是共產黨》《什么是共產主義》《紅色五月》《列寧專號》等進步書刊,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2月,經路作霖介紹,劉進仁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負責團支部的組織、宣傳工作。當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為加強中共黨組織和共青團在國民黨綏遠特別區黨部中的力量,劉進仁按黨組織的指示加入國民黨,任國民黨歸綏縣城區分部委員。8月,劉進仁由路作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初,劉進仁任國民黨綏遠特別區黨部執行委員。3月,中共綏遠地委以國民黨綏遠特別區黨部的名義,在歸綏舊城南孤魂灘發動了以反對當局清丈地畝、開放煙禁、扣發流通券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斗爭。劉進仁參加了這場斗爭,和群眾一起砸毀清丈局,圍攻縣衙門,到綏遠都統署請愿,迫使官府停止清丈地畝,嚴禁種植罌粟,照發流通券,并撤了歸綏縣知事馮延鑄的職。這些斗爭經歷使劉進仁得到了鍛煉,也為后來回河套開展革命活動積累了經驗。
中共巴彥淖爾市委員會黨史資料征集研究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