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下層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精美的彩繪陶器、繁縟的紋飾,先進的禮樂制度、森嚴的等級關系,成為北方草原青銅文化的代表。彩繪陶器是該文化中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內容。
這一時期的彩繪紋飾多以狐貍、豬、魚、蛇、鳳鳥等動物為原型繪制獸面紋,也把看到的自然現象作為紋飾體現在器物上,如饕餮紋、神鳥紋、云雷紋等,由此可見,大甸子先民已經對現實事物進行了抽象化、藝術化的加工,在這一過程中審美得到了升華,體現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在的哲學思想。同時,這些彩繪紋飾和商周青銅紋飾具有相似性,有著明顯的交流聯系,學者們也通過史料記載結合彩繪紋飾的分析認為,這些彩繪紋飾是商周青銅紋飾的源頭。《荀子·成相》載:“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遷于商”。“砥石”就是遼河的發源地。位于西遼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有充分的理由被認為是商族的發源地。彩繪陶器紋飾的出現,成為商族最早居住在今赤峰地區的實物例證。
嵌貝彩繪陶鬲上鑲嵌有4枚貝殼和4枚蚌泡,貝殼為海貝,是當時的貨幣,鑲嵌在器物上象征主人的身份與地位。天然海貝在新石器時代被大量使用,并產生了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貝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貝幣的原材料海貝主要產自東海、南海等海域。夏家店下層文化所在區域深處草原內陸,距離海域遙遠,在此發現貝幣,說明當時內陸和沿海地區的先民們已經跨越萬水千山,有了聯系和交流。貝幣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直到秦代廢除貝幣體系。
夏家店下層文化作為西遼河流域重要的早期青銅文化之一,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這支文化群體不但受到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本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影響,還同中原地區的早商文化等文化因素有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展示出了內陸、沿海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之間的交往交流,閃耀著璀璨的文明之光,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起源格局。
(作者系赤峰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