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野花像星星一樣開放的時節,我來到錦云山——革命烈士王錦云犧牲的地方。
錦云山,原名德嶺山,安北縣副縣長王錦云犧牲在這里后,人民政府下文將德嶺山更名為錦云山,以紀念這位革命烈士。
德嶺山具體在什么位置,史料未載其詳,只說王錦云從大佘太趕往安北縣政府所在地——扒子補隆時,途經德嶺山遇害。好在我知道烏拉特中旗轄區內有個德嶺山鎮,且鎮名因山名而得。照常理,此山離此鎮應該不遠。經過一番打聽,證實德嶺山就在鎮政府西北十五公里處。
乘車到達德嶺山鎮,到街面上細問,當地人并不知道有過德嶺山改名錦云山的往事,甚至連王錦云的名字也沒聽說過。還是一位開打零車的名叫王會的村民,向我引薦了當地的一位老干部——羅慶玉,說頗知道些歷史的掌故,問他準能說出事情的來歷。可這位羅老卻并未在鎮上的家中,在旗里。電話相告的情況也不合先前王會的推測,他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遷來的外地人,對當地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的事并不知道多少。但羅老卻是位熱心腸,他在電話里向我推薦了另一位可能知情的人,是在德嶺山鎮大圣村當過支書的劉寶。然而找到劉寶詢問,卻見他一臉茫然,再三地追問,他是再三地搖頭。他所能做的,是導引我去找本村的一位老者,名叫何生全,年過八旬,就出生在此地。
何老在家,和同樣老邁的老伴李改轉并坐炕上,然而行動利落,口齒也清楚。經我提示,他想起確有過這樣一件事,說王縣長遇害時還有一位通訊員也被土匪殺害。至于更多細節,他卻也說不上來,但肯定事情就發生在德嶺山的山口。
何老還說,這里有兩個德嶺山,近一點的那座叫西德嶺山,往東再走十里還有座東德嶺山,慘案究竟發生在哪座山下,就沒有人知道了。
大圣村是德嶺山鎮政府所在地。然而這里的“大圣”,卻與《西游記》里的孫猴子沒一點關系。大圣村的得名,是因這個村子的正北有一個浩大的山水河槽叫大圣溝。村因溝名,如是而已。
打車到實地查看,西德嶺山就在大圣溝的右岸,山勢巍峨,但并無什么奇特。一座端端正正的孤山拔地而起,周身都是淺紅的巖石。中間高,兩側漸低,左右看上去差不多對稱。據當地人講,德嶺二字是蒙古語音譯,漢語意為“馬鬃”,德嶺山即馬鬃山。從側斜角度看上去,西德嶺山真有些像駿馬奔騰,山的頂部褐色巖石傾斜連綿,形似馬鬃。山下是高低起伏的草原,植被稀疏,呈半荒漠狀。駱駝刺草分布最多,開著鮮艷的小粉紅花。站在稍高一些的地方瞭望,正東不遠就是東德嶺山。
東山較之西山,山形峰勢要險峻得多,不是一座孤立,而是數峰環抱,一座有一座的姿勢。最為奇特的是,在數峰包圍之中,有一座山圓而頂尖,遠遠望去猶如墳冢。近前查看,遠處所見那種墳冢似的山體卻不止一座,好像每一座山都是圓而尖頂的,只需稍微換一下觀察角度。
也許是一種直覺吧,置身其間,我分明感到這就是王錦云遇害的地方。在左右大山的中間,有一很陡峭的大溝,幾經曲折從另一邊繞出。溝里山風呼號,有似狼嚎,獨行其間有種毛骨悚然之感。片刻,我又想起何生全老人的憶述,說這一帶早年都是高過人頭的枳芨和哈茂,牛馬隱身其間很難尋到蹤影。想那“護送”王錦云的歹人,必是利用了這復雜的山形地勢,又在月黑風高之夜,有預謀地害了王錦云的性命。在這荒無人跡之處,幾聲槍響,是絕不會驚動旁人的,何況王錦云面對的是一大群荷槍實彈的悍匪。
從深溝里繞出去,溝口赫然立著一大堆焦炭似的黑石,好像人工壘砌起來的。巨大的黑石堆,赫然孤立于山口的外面,遠望可作行路的向標,熟悉地理的當地土匪是決然不會在這里迷路的。他們謊稱的“走迷了路”,其實是陰謀害命的一個花招。
由大佘太往西行進,土匪們作案心切,基本沒有可能等到十里之外的西德嶺山作案。此東德嶺山,便應是安北縣王錦云副縣長血濺巖石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