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掌上六安”微信視頻號發布的一則短視頻介紹,讓安徽六安市舒城縣政府大院在網上“火了”,網友親切地稱:比自家小區還容易進出的政府大院。根據視頻介紹,舒城縣政府大院隨意進出無門卡,自由停車不收費。視頻發布后,眾多網友點贊。與此同時,有些網友表示“這是別人家的政府大院”“可惜我們這不讓進”“很多地方進門都難,不要說自由進出了”“能全國推廣嗎”。
“大院”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過去,無論是官方的“大院”也就是衙門,還是民間私人的深宅大院,往往都是戒備有加,神秘而威嚴,高高的門頭和厚重的圍墻將里外阻隔開來。現如今,政府大院的性質已經發生轉變,“大院”不僅是政府機關的辦公區域,也是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重要場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大院依舊對群眾大門緊閉、門禁嚴格顯然不合時宜。
政府大院“隨便進”,讓政府和群眾的“距離感”再弱一點。從實施“政府開放日”活動到政府大院開門迎客,是在一步步地從物理層面消除政府機關和群眾的阻隔。無獨有偶,安徽石臺縣政府大院建成60多年來,既沒有院墻,也沒有門禁,更沒有門卡,“老百姓直接進,找人辦事很方便”。心里坦蕩蕩,大門敞亮亮,政府大院敞開大門“隨便進”,是向群眾敞開心扉,方便了群眾對政府監督,也讓機關干部在工作中多接觸群眾,多與群眾來往,增加干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進而減少兩者之間心理上的隔閡,加強“親近感”。
政府大院“隨便進”,讓政府的“服務意識”再強一點。政府大院屬于公共設施的一部分,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過程中,公共設施如何為公眾提供服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早在今年8月份,遼寧營口一男子在鎮政府門口與門衛發生口角,原因是男子尿急想借用廁所“方便”一下,門衛稱不給隨便進出,并強硬地表示“就不為你服務”。不禁讓人想問,借用廁所都“不方便”,群眾要解決難題時“方便”嗎?反觀秋收時節,河南、重慶等地將政府大院、派出所大院開放給群眾曬糧,并提供餐食和休息場所,舒城縣已連續多年在重要節日期間,將城區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停車場向社會免費開放,衛生間也都是公共開放的。政府服務做得好不好,老百姓心里最清楚,事情雖小,卻都是老百姓切實需要的。
政府大院“隨便進”引發全網熱議,一方面體現了當地政府做的事讓人民叫好,另一方體現了群眾對更多政府大院敞開門來、做好服務的熱切期盼,能否讓這種“稀罕事兒”變成“平常事兒”,關鍵看各地政府如何回應群眾需求了。(時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