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野生鳥類遷徙的停歇驛站和賴以生存的家園,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是野生鳥類繁殖、遷徙停歇地,每年來保護區棲息繁殖的野生鳥類數量達20余萬只,過境鳥類數量達60余萬只。
作為守護生態安全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市公安局堅持以“生態警務”為牽引,結合“昆侖2024”和“保衛黃河”等專項行動,積極組織開展秋冬季保護候鳥專項行動,為候鳥安全遷徙、棲息保駕護航。
巡查
候鳥棲息地是生態警務的“密鑰”,為切實保護候鳥遷徙安全,各級公安機關科學分析轄區遷徙候鳥的飛行路線、時間、區域及規律,以打擊犯罪、巡邏防控、宣傳教育為著力點,在“車巡+步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視頻監控、警用無人機、高倍望遠鏡等視野廣、速度快等特點,對候鳥遷徙動態進行全時空巡查,全力做好候鳥遷徙、棲息區域的巡護值守力度,從源頭上清除各類涉野生動物安全隱患,嚴厲打擊候鳥交易各環節的違法犯罪行為。
“每到候鳥遷徙的時節,我們都會持續加大對候鳥遷飛通道、遷飛停歇地、繁殖地等主要分布區和集群活動區域的巡護、值守、排查力度,加強對天鵝湖、金馬湖、奈倫湖、納林湖等重點區域的巡邏頻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正在進行日常巡查的磴口縣公安局民警介紹道。
行走在青山綠水間,數以萬計的候鳥被細心呵護,眾多“藏藍身影”用心守護這些野生“精靈”。秋冬季保護候鳥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240余人次,出動車輛100余輛次,巡護檢查過境候鳥遷徙通道、棲息繁殖區域等重點區域70余處、馴養基地25個、集貿鳥類市場28個。
在候鳥遷徙過程中,除了潛在的非法獵捕等人為因素外,受傷、疾病、饑餓也會對候鳥生存造成威脅。各級公安機關主動聯系野生動物保護等有關部門,廣泛發揮群眾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延伸保護范圍,全力做好候鳥等野生動物的收容和救助工作,行動以來已救助受傷候鳥等野生動物12只。
同時,市公安機關積極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開展“秋冬季野生動物保護專項整治聯合行動”,匯聚保護合力,推動實現由“各管各”向“一起管”的轉變,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殺害、出售、收購野生保護動物等違法行為,有效阻斷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犯罪鏈條,做到防范在前,源頭治理。
各級公安機關積極將宣傳觸角延伸至候鳥遷徙區域附近村組,及時、適時發布預警信息,并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設立警示牌等形式,進一步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呼吁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隊伍中來,積極舉報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線索,著力營造全民保護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巴彥淖爾公安將堅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創新的手段,積極踐行“生態警務”,不斷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全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