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倭瓜(南瓜)大量上市。妻說要做一頓新鮮菜肴——燴倭瓜,就是用倭瓜、豆角、土豆做成的大燴菜。看著餐桌上軟爛入味、鮮香適口的倭瓜燴菜,六十年前家鄉(xiāng)的記憶頓時浮現(xiàn)在眼前。
六十年前,人們普遍生活貧困,勤勞的母親在我家的房前屋后開荒種地,種下很多瓜果蔬菜,其中就有倭瓜。在眾多蔬菜中,倭瓜算得上是最皮實的。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我們用小鐵鏟在地頭翻起頭天澆濕的泥土,撒下幾粒倭瓜籽,再輕輕拍實,不幾天兩片嫩芽就破土而出,怯生生地承接著陽光雨露的愛撫。不到一個月,倭瓜便吐出嫩綠的細秧,像蛇一樣向前爬去。除了正頭以外每隔一段,便有一枝旁頭生出,切掉旁頭,正頭才可健康延續(xù)。隨著瓜藤的延伸,第一枝叉間開出一朵形似喇叭的嫩黃花朵,緊接著又開一朵,我們按照媽媽的指點,將第二朵棒槌形花蕊的花套在菊花形花蕊的花上。后來才知道,這叫雌雄相配,也就是人工授粉。又過了一個多月,瓜秧躥出四米之多,雄花多雌花少,媽媽只保留了兩顆,其余全部切掉。媽媽說,倭瓜只能保留一兩顆,再多就長不好了。此時再看瓜秧,拇指般粗細的瓜秧上一個比一個大的倭瓜由淺綠到深綠整整齊齊地安臥在碩大如葵的瓜葉下乘涼。再看那瓜葉,直直的莖托起大如蒲扇的葉,遠遠望去,就像鋪在水面上的荷葉,郁郁蔥蔥,煞是喜人。轉(zhuǎn)眼進入秋季,我們將一個個成熟的倭瓜摘回家。先放在屋檐下面,上凍之后,又都搬進柴房里。此時,我們的早飯或晚飯中便有了軟糯香甜的倭瓜。
為了調(diào)劑飲食,媽媽變著花樣做倭瓜,如倭瓜粥、烤倭瓜、倭瓜湯、倭瓜餅、倭瓜炒飯等。其中,我們最愛吃的莫過于倭瓜餡餃子和亂燉倭瓜了。一家人圍坐在小紅桌邊,吃著熱氣騰騰的倭瓜餡餃子或亂燉倭瓜,喝著甜絲絲的倭瓜粥,如同吃山珍海味一般開心。姐姐突然哼起了老師前不久教會的革命歌曲:“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咳羅咳!挖野菜那個也當(dāng)糧羅咳羅咳……”我也半生不熟地附和著。
倭瓜渾身都是寶。新鮮水嫩的花兒炒雞蛋、做蛋花湯,甚是美味;卷上調(diào)制好的餡料,裹面糊煎炸或上屜清蒸,鮮香無比;還可以制成口感軟糯的倭瓜花饃。嫩倭瓜蔓可拌涼菜,亦可清炒;和花兒一起晾曬成干菜,留待冬天與豬肉、干豆角一起燴成大鍋菜。倭瓜籽曬干了炒一炒,既有營養(yǎng)又美味,只是當(dāng)年為了換一些生活用品,幾乎全送到了供銷社。我們實在饞了偷偷抓上一把,媽媽也不會發(fā)現(xiàn)。倭瓜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可以調(diào)節(jié)胃腸道功能,促進腸道蠕動,還可以保護視力、調(diào)節(jié)血糖。
倭瓜其貌不揚,但有著頑強的意志,經(jīng)受得住天旱鹽堿、狂風(fēng)暴雨。它有著自己執(zhí)著的追求,一經(jīng)播下,就盡力長大。即使瓜秧枯萎,也要托出沉甸甸圓滾滾的果實,貢獻自己的全部。它的品格與氣節(jié),不正如同勞動人民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