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臨睡時刻,總覺得口干舌燥,害怕會頻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當此時,一些人不免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出什么問題了?
先說結論:很多時候,口干舌燥是由生理性原因導致的,無需過于緊張。但若是補充了水分仍無法有效緩解,那就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導致的了,需要警惕。
6種情況需要警惕
1.干燥綜合征
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即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體內的分泌腺體,令腺體萎縮、功能下降,身體也就會因此出現各類干燥癥狀。
從它的名字就能看出,這不只會讓人覺得口干,甚至還會引起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干澀。
隨著干澀癥狀一起到來的,還有各類危害健康的并發癥。
比如,干燥綜合征患者的唾液分泌往往受到影響,這樣一來,牙齒面對細菌時就會少了一層屏障,很容易出現齲齒。此外,長期眼睛干澀缺水,還可能會導致對光敏感、視力模糊、角膜受損。
若每天都覺得口干、想喝水,且眼睛干澀,好像有沙子在里面摩擦,同時有齲齒,就要注意是否患有這個病了。
2.自身免疫性肝臟類疾病
這是由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其攻擊自身肝臟細胞而引起的肝臟類疾病。部分患者會合并干燥綜合征,因此會出現口干、眼干的癥狀。
3.糖尿病
若在長期口渴的同時,還有多尿、易餓且在未刻意瘦身的情況下體重無緣無故減輕的癥狀,最好去測量一下餐前餐后的血糖。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不如平常人靈敏,體內的糖分無法完全分解,就會寄居在血液中,令體內滲透壓升高,形成滲透性利尿。
此時,水分重吸收減少,多余的糖會進入尿液,并帶走身體組織的水分。身體察覺到缺水,又會發出口渴的信號,循環往復。
4.尿崩癥
這是一種會讓人體液失衡的罕見病癥,患者也會有口渴、多飲等癥狀。
大部分液體在經由腎臟過濾后會返回血液中,而被過濾出的廢物與少量液體則會以尿液的形式暫時儲存在膀胱中,隨后排出。
這里有一個知識點:經過腎臟過濾的液體在回到血液時會受到抗利尿激素的調控,而尿崩癥患者的抗利尿素分泌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排出大量低比重尿(清白尿液)。
正常情況下,人一天排尿量在1到3升之間,若連續半個月超過4升,就值得注意了。
5.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有人口干,可能不是某些病癥直接導致的,而是因為睡覺時經常打鼾,但這同樣值得警惕。
打鼾指向的也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它包括阻塞性、中樞性以及治療相關中樞性三類。它不但會影響人的睡眠與生活質量,還可能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與胰島素抵抗的風險。
若長時間失眠、打鼾聲大、日間嗜睡嚴重、睡眠時呼吸暫停,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6.甲亢
即甲狀腺機能亢進癥,它會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甲亢患者的常見癥狀有體溫升高、出汗異常,也就會頻繁感到口干,需要喝水了。
怎樣才能有效補水緩解口干?
若確認是病理性原因導致的口干,需要對癥下藥,隨著病癥的痊愈,口干的情況也會緩解。在平時補水時,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
1.每天的飲水量要達標,同時少量多次。
成年人每日平均飲水量建議在2500毫升左右,這包括身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水、攝入食物中的水以及直接攝入的水,換算下來,每天直接喝水量要在1500毫升以上(三瓶小瓶裝礦泉水,或者八杯一次性紙杯)。
要注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因為此時身體可能已經極度缺水了,最好在不渴的時候也少量多次飲用。
2.多喝白開水,不要用飲料代替水。
3.運動后不要立刻大量喝水,要小口多次飲用。
4.有高血壓合并腎功障礙、高血壓合并心衰并發癥的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