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記者 雷妍)在寒冷的冬季,熱水泡腳能讓人舒適又愜意。不少人也把泡腳作為一種養生方式。泡腳有哪些好處?怎樣泡腳養生效果最好?哪些人群不宜泡腳?在12月5日召開的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就央廣網記者的提問給出詳細解答。
“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劉清泉介紹,人的腳底分布了60多個穴位,這些穴位對應著人的五臟六腑。因此,泡腳能夠很好的舒經活血、推動經絡運行、改善臟腑功能。
讓泡腳的養生效果最大化,劉清泉給出3點提示。
適當加“料”
劉清泉提示,泡腳時加一些中藥飲片可以增加療效。
1.生姜。生姜是一種非常好的祛寒解表、改善微循環的藥物。
2.艾葉。艾葉有溫通、逐寒濕的作用,平時關節疼痛、患有慢阻肺常常咳嗽咳痰的人,冬季適當用艾葉煮水泡腳,對于改善以上狀態都有好處。
3.紅花。紅花有活血化瘀、活血通經、活血止痛的功效,老年人的關節疼痛、老寒腿,可用點紅花或加點生姜煮水泡腳,效果很好。
“這種藥不要煮太久,一般煮10分鐘左右即可。”劉清泉提示,用藥量不需要太多,15克左右即可,鮮姜可以多一點,用到30克。泡腳盆最好選擇大而深的木桶,可以有很好的保溫作用。
選對時間
泡腳時間建議在晚上7點到9點,飯后半小時內不要泡腳。劉清泉解釋,中醫認為,這一時間段是腎經氣血最弱的時候,此時泡腳可使腎經功能更為強大,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做點“小動作”
泡腳過程中加上一些推拿動作,可以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劉清泉介紹,坐著時,兩個手可以掐住腰部,揉一揉腰部后面的腎俞穴;洗腳時可順勢揉一揉足三里、涌泉穴,再拉一拉腳趾。
泡腳雖好,幾類人群并不適宜
劉清泉提醒,泡腳雖然說對人有非常多的益處,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
兒童:不提倡泡腳為嬰幼兒泡腳,一旦溫度掌握不好,容易出現意外。兒童皮膚比較細嫩,一般不要泡腳。劉清泉提醒,如果想要泡腳,不要超過10分鐘。
孕婦:活血化瘀類藥物,包括紅花、當歸、川芎等,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對于女性及胎兒不利。
外傷:腳部有外傷,如水泡、發炎、化膿、潰瘍的這類人群不建議泡腳。
糖尿病足患者:不建議隨意使用中藥材泡腳。需要使用中藥時,可以請醫生根據個人情況對癥用藥。另外,糖尿病足患者對于溫度不敏感,需要他人協助試好水溫,避免溫度過高燙傷皮膚。
另外,劉清泉提示,下肢有血栓的病人,以及血壓非常不穩定、劇烈波動時的高血壓患者,不建議泡腳。體質虛弱的老人需要在他人看護下泡腳。
最后,劉清泉提示,泡腳水溫不宜過高。水溫過高會導致人的心情煩燥,反而影響睡眠。建議水溫要跟體溫接近。泡腳時間一般以15分鐘到30分鐘為宜,不宜過長,避免導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臟負擔。泡腳前后可以喝一杯溫水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