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杭錦后旗堅持“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理念,以改、降、護、新、惠“五真”舉措,全力推動營商環境最優化,以營商環境之“優”,促市場之“活”,謀發展之“進”,保大局之“穩”,為建設共同富裕新杭后注入活力和動能。
在“改”上下真功,推動政務服務環境最優化。將涉企、工程領域、不動產登記領域、醫保領域27個“一件事”全部集成,打造5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專區。創新推出“兜底報銷”和“道路旅客運輸車輛年度審驗”2項杭后高頻特色“一件事”。創新“高效辦成一件事”“證照聯辦”模式,將“一事一辦、一事一窗”集成為“多事聯辦、一窗辦結”。推行“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審批服務模式,將“雙公示”全面拓展至“十公示”。完善公安服務綜合窗口功能,服務事項應進盡進,出入境、戶籍辦理,交管等業務實現“一窗通辦”。億源水務、昊升和景祥熱力移動服務系統升級改造并接入“蒙速辦”。推進“一表通”系統應用,利用大數據為基層松綁減負。設立“政務+金融”綜合窗口,探索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社保、醫保、不動產登記和繳費業務實現納稅“一廳聯辦”。依托區位和資源優勢進行重點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0個,意向總投資22.38億元。
在“降”上動真格,推動要素保障環境最優化。完成“溫暖工程”全部改造任務,涉及供熱面積269萬平方米。建立供熱服務平臺,聘用“雙管家”134名,與12345熱線無縫對接。建立水電氣暖網聯合報裝“一件事”模塊,取消“建設工程驗線審核”行政審批事項,用地規劃許可、聯合驗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施工圖審查時間分別壓縮33%、27%、50%、30%。提升融資服務和監管水平。創新推出“再貸款+奶牛活體抵押”“登記+抵押物動態管理+保險”貸款模式,解決融資1.5億元。強化就業和人才服務保障。設立杭錦后旗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調解中心,建立“社銀一體化”網點13家,每月對納入監管平臺企業開展例行檢查,強化對拖欠工資行為的監控預警功能。
在“護”上見真章,推動法治監管環境最優化。為2.25萬戶經營主體建立信用檔案,實現全生命周期監管信息全記錄。建立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送”制度,優化信用修復服務,加強信用修復指導,累計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256份。打造一站式多元糾紛調解和訴訟服務體系,成立全區首家行政復議調解和解委員會,制定小額訴訟程序實施辦法,出臺審理破產案件繁簡分流辦法,設立破產審判機構,推動破產案件依法公平高效處理。
在“新”上用真心,推動創業創新環境最優化。加大“蒙科聚”平臺應用力度,申報項目8項、高新技術企業4家,登記科技成果5項、技術合同3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設立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維權援助分中心,為300余家特色產業、龍頭企業提供商標培育、注冊、知識產權維權服務。“陜壩味道”新增授權產品17個,成為全國首批“千企百城”區域商標品牌。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累計建成智慧居家養老4家、鎮養老服務中心9個、村養老服務站29個。完成3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Ⅴ類標準。
在“惠”上求真效,推動政商政群關系最優化。開展“訪企問需暖企護航”、政銀企溝通和“春雨潤苗”等行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出臺推動河套酒業高質量發展意見,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暨送法進企活動。政務服務抖音賬號累計拍攝發布各類審批知識、辦事指南、便企利民視頻169條。推進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創新“1+2+3+4+5”熱線處辦工作法,“1”即印發12345政務服務熱線派單工作規則,對規則所列工單轉辦清單實施動態更新,精準派單;“2”即推進知識庫在線答復、熱線互聯互通;“3”即與司法、檢察機關建立聯動機制,開通“兩代表一委員”12345熱線履職通道,建立與110熱線的聯動機制,打造“12345+”協同治理體系;“4”即實行“兩嚴格兩強化”,嚴格派單時限、嚴格退單流程、強化數據分析、強化聯合會商,每個環節都保持統一節奏,高速運轉;“5”即建立系統督辦、文件督辦、聯合督辦、提級督辦、監察督辦5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