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意味著進入隆冬時節,陽氣內收,萬物潛藏,寒流活躍,降雪增多,陰氣最盛,人體新陳代謝緩慢,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道傳染病。大雪時節人體易受到寒氣侵襲,免疫力降低,因此養生的重點在于陽氣的調補和收藏。
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做好頭和腳的保暖
北方的冬天多風多寒,大雪之后,雨雪頻繁來臨,氣溫降幅較大。人們外出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做好頭部、腳部的保暖。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做好頭部保暖,對預防腦卒中等很有幫助。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建議大家每天用溫熱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
在北方,供暖后室內干燥,易傷人體津液。存在血黏度升高、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群,可能發生中醫“陰虛血滯”引發的瘀血病證,應注意室內加濕,適當增加飲水量。即使無降雪,也需保護頭部陽氣,防止出現因室內外溫差增大導致的血壓波動。平時宜保持平和舒緩的情緒,避免著急暴躁或飲酒多汗等情況下突然外出受寒,發生心腦血管急性事件。
飲食應以溫補為主
經過小雪時節的脾胃調理和寒濕祛除,人體陽氣逐漸充沛。大雪時節成為進補的最佳時機,但進補需謹慎,避免盲目亂補導致適得其反。建議以溫補為主,多吃富含蛋白質、糖、脂肪和維生素的食物,補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也宜常食羊肉、牛肉、雞肉、蝦仁、桂圓、大棗等,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熱量多,適合身體虛寒、陽氣不足者。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此時節飲食也不要過于溫熱,以防傷陰,選擇一些柔軟甘潤的食物,如蜂蜜、牛奶、雞蛋、豆漿、芝麻,水果類如橘子、橙子等。偏于陰虛之人,易上火、口干、皮膚干燥、毛發干枯,更應防燥護陰,多喝溫開水,飯前飯后喝上一碗清淡的熱湯粥,更有益胃腸健康。
選好時間溫和運動
大雪過后,北方冬季的早晨易起霧霾,因此不宜過早進行戶外活動,應等到太陽出來,空氣中含氧量慢慢增加,再到室外適度活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和耐寒力。選擇最佳運動時間——每天陽光充足的時段,即9:00至10:00或14:00至15:00。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這個時間段尤為重要。
要以靜態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以蘊養陽氣。如八段錦、太極拳、練氣功、慢跑、散步等。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選擇在向陽的地方進行,穿衣既不能捂得太嚴實,活動不方便,也不能穿得太少,容易受寒。運動前做好熱身,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注重陽氣的“內藏”,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平和心態,避免情緒劇烈波動。順應時節,進行食補,也是一種養生手段。
據包頭晚報